《脱身》《爱国者》《面具》轮番登场,口碑难达前辈高峰,后《潜伏》时代,“谍战+X”是谍战剧好出路?
《和平饭店》《爱国者》《脱身》《面具》的集中播出,让今年的荧屏仿佛被谍战剧称霸。但比起几年前的《伪装者》甚或更早的《潜伏》《暗算》《黎明之前》,这些剧尽管都是高配阵容,却普遍未成爆款。虽然比《麻雀》《胭脂》等年轻演员担纲的谍战剧口碑稍好,但仍然或被诟病漏洞频出,或被指责情节浮夸……谍战剧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频频播出却难保质量?新京报记者专访《黎明之前》导演刘江、《爱国者》编剧汪海林、《剃刀边缘》编剧余飞、《脱身》总制片人唐郗汝,详解谍战剧创作如何突破困境。
1 观众为何爱看谍战剧?
强情节、悬疑感,一不小心把命丢
谍战剧走红,一定程度上与涉案剧从2004年开始撤出卫视黄金档有很大关系。谍战剧因为其强情节,带有推理和悬疑的戏剧元素,便替代了涉案剧,成为观众追看强情节剧的选择,与此同时有一大批涉案剧的创作者也转向谍战剧的写作。
刘江说:“谍战戏在中国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它的戏剧性、悬疑性、冲突性,是其他剧种难以比拟的,人类在观赏戏剧时对悬疑感的东西天然有好奇心,生活剧的冲突再强,离生生死死还是差太远了。在谍战剧里,一个念头,一眨眼,可能就把命弄丢了。”
唐郗汝则谈道:“观众喜欢谍战剧,是喜欢这种兵刃相见、生死攸关的剧种。谍战剧作为强情节的类型剧,在戏剧饱和度上是最高的,剧中的主人公始终处于高度危险的境地,观众追看的动力就非常强。此外,谍战剧中敌我双方的立场非常鲜明,观众也更容易代入正面角色,为他的安危而揪心,产生共鸣。”
2 谍战经典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需要好剧本和二度创作
《黎明之前》豆瓣评分9.2分,被谍战剧迷奉为经典。在刘江看来,拍摄《黎明之前》的99天,是非常幸运又极其过瘾的。编剧黄珂的剧本为二度创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黄珂是一个武器控、技术控,剧中很多专业化的侦缉手段和独特的桥段设计都来自于编剧的创意写作,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在好剧本的基础之上,二度创作也非常重要,导演用恰当的视听语言呈现文本、演员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快节奏、强情节,都让《黎明之前》在类型化上做得更加极致。从剪辑、贴音乐到混录,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刘江都全程参与,他是不折不扣的细节控,尤其是在谍战剧中,细节更加重要,“细节上出纰漏,观众就会不信任故事的讲述者。声音的轻重缓急都有讲究,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影响,代入剧情。”
刘江非常欣赏《潜伏》,这是他近些年唯一追看过的谍战剧,“《潜伏》中戏剧性的人物关系和环环相扣的情节,的确高人一筹,看了就让人放不下。”
刘江回忆道:“《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一系列好的谍战剧出现那几年,正是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热钱还没有进来,人心也没有那么浮躁,大家全身心都投入创作,好作品的诞生,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的事儿,缺一不可。”
3 “谍战+X”成为趋势?
在争议和质疑声中创新
高峰难以逾越,观众口味变化以及剧作创新,谍战剧不再只是传统的注重强情节,而是融入了多种元素,如抗战、喜剧、情感等,“谍战+X”成为谍战剧创作的新趋势。《爱国者》就是“谍战+抗战”,《脱身》就是“谍战+喜剧+情感”,《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就是“谍战+喜剧”。
张鲁一、佟丽娅主演的《爱国者》以及陈坤、万茜主演的《脱身》同日收官,这两部剧都不是传统的谍战剧叙事,而是将“谍战”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剧集的创作中,正如《爱国者》编剧汪海林所说:“《爱国者》跟其他谍战剧不一样,它不仅局限在谍战本身,是在写政治斗争,写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中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战争。”
《脱身》总制片人唐郗汝认为,《脱身》可以看作是一种尝试,即把谍战作为一种戏剧元素,同时杂糅其他类型,从而做出一种区别于经典谍战剧的喜剧类型。
可能随着“谍战+X”成为创作的大趋势之后,观众对谍战剧的期待也会跟以往不一样,从而更加能够接受多种元素进入谍战剧。
《脱身》收官之后,唐郗汝根据观众的反馈生发了许多反思,“《脱身》在人物设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万茜饰演的黄俪文被很多观众诟病,很大原因是因为黄俪文与前夫的情感铺垫不够到位,前期主要建立陈坤饰演的乔智才和黄俪文的感情线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把前夫的出现《爱国者》的故事情节有三个模块:监狱风云、悬念谍战、雪原抗战,《爱国者》是多元的,很难直接用“抗日”或“谍战”等标签来定义,是块状的故事线索。“《爱国者》是写一片土地14年的一段史诗,或者说是一群人的史诗。”汪海林如是说。
《爱国者》的有些段落观众看不明白,情节跳跃性较大,引发了一些网友的争议,汪海林的回应是:“剧情跳跃性大,一方面跟剪辑有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创作《爱国者》剧本时有意识地没有事无巨细地写,有戏则长无戏则短,就少了一些交代性的东西,再加上拍摄剪辑,可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留白的问题,这会导致观众有一些不适应。又简练又清楚,是很难的,要找到平衡点,这方面我会在创作中继续进行总结。”
4 做一部好看的谍战剧为何那么难?
编剧要比观众聪明
谍战剧始终受观众青睐,谍战剧的创作者也在不断开拓新路,但仍旧精品难寻,到底创作上出了什么问题?行业内存在着哪些问题?
一部好的谍战剧,基础是剧本要过硬,这就要求编剧的智商要很高,“只有编剧比观众更聪明,才能写出烧脑的剧本。”刘江解释道。
唐郗汝同样认为好剧本难得,“剧本核心任务的设定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这个剧能够达到的主题上的高度,敌我斗争的强度,任务的难度,尤其是主人公之间矛盾的设计,要既合理又有足够的强度,还不能让观众对主人公产生厌恶的情绪,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
余飞谈到矛盾设计的重要性:“谍战剧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矛盾的设置和解决必须要有国际视野。简言之就是要有接近、同等甚至超越美剧或英剧的智慧,再辅以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情怀等元素。”
此外,“传奇性和落地感的结合也尤为重要,你要让观众相信,才能调动观众的感官来投入剧情,这种真实除了视听语言营造的氛围,也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实,缺一不可。现如今很多谍战剧让观众难以信任,就是太假,漏洞百出,观众就不相信故事讲述者的智商和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弃剧。”刘江如是说。
剧集注水也是导致谍战剧佳作难寻的一个重要因素,刘江认为:“谍战剧要求精炼度,拉长集数就很难保证技术浓度和悬疑浓度,也就必然使得剧情拖沓。”
余飞认为成功谍战剧必备以下要素:
1 当时的历史、地域氛围营造到位。
2 逻辑必须没有或很少漏洞。
3 行业特点必须了解,比如地下党之间不能横向联系。
4 必须有漂亮的斗智斗勇设计,主要是斗智。
复盘
《潜伏》高峰、《解密》低谷
谍战剧对于中国的电视剧观众而言,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它长时间地占据着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故事。新世纪以来,谍战剧从2002年的《誓言无声》开始崭露头角,到2005年的《暗算》获得口碑,再到2009年的《潜伏》爆红,以及此后的《黎明之前》《悬崖》《借枪》等,谍战剧出现了一批品质佳作。
30集电视剧《潜伏》凭借活灵活现的角色塑造、趣味横生的人物关系和逻辑严密的桥段情节,成为谍战剧中至今无法超越的高峰,此后大量谍战剧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谍战剧扎堆,导致观众对“审讯、地下党、情报、假夫妻”等元素审美疲劳,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谍战剧,自2012年的《悬崖》之后,佳作寥寥,几近沉寂。
2015年《伪装者》捧红了靳东、王凯,也让胡歌的演员生涯更上一层楼。“明家三兄弟”让谍战剧在紧张叙事之外,增添了年轻化、偶像化元素,并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形成一股新潮流。
此后,2016年出现了《解密》《麻雀》《胭脂》等“谍战+偶像”的剧作,让大批年轻的偶像演员进入谍战剧表演场域,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剧作都没有将谍战剧的品质推向更高的台阶,反而拉低了谍战剧的口碑。
2017年文章、马伊琍主演的《剃刀边缘》、跨年播出的柳云龙主演的《风筝》以及今年的几部谍战剧,逐渐让谍战剧赢回了自己的观众。
平台
卫视仍是谍战剧主要平台
播出谍战剧较多的卫视平台是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有《面具》《脱身》《风筝》《借枪》《黎明之前》等多部谍战剧在黄金档播出,东方卫视曾在黄金档播出《脱身》《风筝》《胭脂》《借枪》《悬崖》《黎明之前》《潜伏》等谍战剧。虽然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选剧的标准不同,前者偏爱厚重历史、后者偏重都市气质的现实题材剧,但面对优质的谍战题材剧,两家卫视都会不约而同地青睐有加。
其次,湖南卫视也播出了不少年轻化的谍战剧,比如《伪装者》《解密》《麻雀》等,这些剧的演员阵容都属于实力派与偶像派兼备,倒是很符合湖南卫视的定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视频网站动静越来越大,各种刑侦、玄幻、青春、穿越题材的独播剧或自制剧大有赶超卫视之势,但和都市剧一样,谍战剧还是主要以卫视平台为主要出口。
未来
谍战剧未来往何处去?
关于谍战剧未来努力的方向,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汪海林说:“谍战剧创作如果只是把精力放在情节上,就陷入了技术主义,更加重要的是追求深度的文学性和哲学高度的提升。”
一直关注谍战剧市场的余飞则认为:“好的谍战剧很少。即使口碑很好的一些剧,实际上也并没有达到口碑传播的那个高度。因为我们剧集的创作、制作、播出都有一定的规范,一般类型的剧在情节烈度上会受到影响,谍战剧几乎是唯一可以动用一切不道德手法去做事情,并且可以动辄杀人、甚至杀的可以是善良和正直的人(信仰不同并阻碍了任务的完成)——这在其他剧种中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它有着独特的市场份额,不可替代并且名正言顺。未来的创新还是在技巧上,试图用这个承载太多有争议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难产,所以突破口仍然在可看性上。”
在未来仍有多部谍战剧待播,刘恺威、李菲儿主演的《深海》,秦俊杰、徐璐等主演的《天衣无缝》,佟大为、郑爽主演的《绝密者》,任嘉伦、李曼主演的《秋蝉》……数量众多的谍战剧,是否能够推动谍战剧题材的创新,还需观众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