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千余幅老照片带你“穿越”老重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孔令强 甘侠义2018-08-16 08:36

说到重庆的交通工具,轻轨穿楼你一定知道,但两路口的缆车、无轨电车你了解吗?说到洪崖洞,华灯点缀的夜景你肯定不陌生,但它的20年前什么样你知道吗?

昨天,2018重庆(国际)影像文化节在位于解放碑的重庆美术馆开幕,作为影像文化节的首个展览,《见证重庆——大型影像文献展》也正式跟观众见面。

mmexport1534379876757.jpeg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重庆时间、重庆通道、重庆智造、重庆向新和重庆表情等板块,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拍摄的上千幅关于重庆政治、经济、都市、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像与文献,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重庆以及“母城”渝中的变化和成就,也带观众们“穿越”到了当年的重庆城。

《见证重庆——大型影像文献展》中,有的老照片让重庆观众走进了自己的童年回忆,有的则让来重庆旅游的游客看到了重庆的发展。此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9日结束,全程免费开放。

怀旧

两路口老照片引发集体回忆

展览的“重庆通道”部分通过黄河、程良建、江述林等摄影师的作品回顾了重庆交通的发展。作为“桥都”,桥的展示自然必不可少,“原来嘉陵江大桥不是重庆的第一座桥,白沙沱长江大桥才是。不少“老重庆”都从展览中找到了知识点。当然,除了桥,缆车、索道、电梯、扶梯、轻轨、渡轮等都是重庆多样化立体交通的体现,也许在外地游客看来,轻轨穿楼是他们最好奇的,但在不少重庆人心中,缆车、无轨电车等儿时的交通工具是他们更怀念的。

两路口到菜园坝的缆车.jpg

两路口到菜园坝的缆车。

“这个就是两路口的缆车,从两路口坐到菜园坝1角钱,坐上来要2角钱。”80后的重庆人方杨当年坐缆车时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他至今记忆犹新,指着一幅拍摄的两路口缆车的照片,兴奋地回忆道:“这个缆车旁边就是建兴坡,我就住在附近,当年自己都没有拍过坐缆车的照片,今天算是看到了童年的回忆。”

看到另一张两路口缆车的照片,方杨肯定地说道,“这是站在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拍过去的,这边就是3路无轨电车的车站,从两路口开往杨家坪的。”方杨说两路口当年很热闹,“有工人医院、两路口百货公司、山城宽银幕电影院,下面就是火车站,那时候就有很多人。”

两路口缆车站.jpg

两路口老照片。

“再看这个,望龙门缆车,我也坐过,我还记得那个车站是在一个拱桥上,要从两个石梯子爬上去。”不只是方杨,站在这些关于缆车、电车等老照片前,很多重庆人脸上露出的惊喜和兴奋,就跟外地人第一次看到轻轨穿楼时差不多。“我妈妈当时也住那边,我每次都是坐这趟车去两路口。”“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拆了好可惜哦,当年我们都去那里看电影。”“现在缆车的部分轨道还在,我还带娃儿去看过的。”本来是互相陌生的观众,在老照片前有了共同话题。

惊奇

20年前的洪崖洞不一样

“原来20年前就有八一好吃街了啊!”“那个时候的解放碑看起好高哦。”重庆观众能在老照片中找到回忆,不少外地游客也在重庆老照片中找到了共鸣。“这个是洪崖洞啊?完全跟现在不一样。”在彭世良拍摄的一组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老照片中,不少观众都注意到了一张名为“90年代中洪崖洞”的照片,看到网红洪崖洞的前世,他们都非常惊喜,拿出相机合影拍照。

90年代中,洪崖洞.jpg

上世纪90年代中,洪崖洞。

彭世良其实不是一位职业摄影师,他曾在铁路部门工作,曾当过火车司机,后来做宣传工作。“我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拍照,那时候是因为对文物感兴趣,看到很多文物因为各种原因被损坏,就想把它们都拍下来。”一开始彭世良只能偷偷摸摸地拍照,“怕别个说我不务正业,我都是周末休息时间去拍照,后来为了抢拍长江三峡,1997年我提前了10年退休,专门去拍照。”拍了40多年照片,彭世良拍遍了重庆的主城九区,留下了近10万张照片,“可以说每个地方我都有新旧对比的照片。”

这张洪崖洞的照片彭世良记忆深刻。为了找到一个最好的角度拍摄洪崖洞,彭世良找了很多地方,“后来发现,在嘉陵江索道的缆车上拍是最好的。”于是彭世良就去坐了很多次的索道,每一次都买很多张往返的票,“去了起码七八次,因为每次只有在缆车往渝中区走的方向才能拍,我就往返坐,后来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找好了角度,缆车运行的抖动又给拍摄带来了困难。“没办法,只有靠基本功了,当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广角镜头,我只有28广角,最后终于完成了这张照片。”

新颖

3500米高空俯瞰长江三峡

“这个就像是高清街景地图,从这种视角看长江,还是头一回。”在“重庆向新”板块展出的《中国长江三峡写真长卷》,是徐为民、卢进、杨铁军、黄正平四位来自湖北宜昌的摄影家,在3500米的高空上拍摄完成的。“长卷”从湖北宜昌的夷陵长江大桥开始,经过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再到神女峰、巫山大桥、瞿塘峡,最终到奉节县城,在重庆展出的长卷长达18米。

《中国长江三峡写真长卷》拍摄于2003年长江三峡正式下闸蓄水之前。为了这次拍摄,徐为民、卢进、杨铁军、黄正平四位摄影家当年在拍摄前进行了长达大半年的准备,但前三次拍摄均无功而返。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宜昌摄影家协会主席徐为民告诉记者,拍摄需要极高的能见度,但因为长江流域的天气多变,而航班飞行时间和路线都要提前报备,“报了的飞行计划就不能更改,所以我们前面几次都没有成功。”

mmexport1534379871005.jpeg

观众们正在欣赏《中国长江三峡写真长卷》。

2003年5月29日,四位摄影家再次登上了民用小型飞机,使用专业相机在3500米的高空,成功进行了从湖北宜昌到重庆奉节的全程航拍。“当时使用的是一架喷农药的飞机,我们就把机腹喷农药的孔打开,从那里可以实现完全俯拍。但飞机的舱门和机腹孔都打开,高空风特别大,而且温度也很低,给拍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徐为民回忆,“我记得换胶卷也特别困难,我们用的哈苏相机一卷只能拍12张,换起来又很不方便,还要记录,保证换的时候顺序不被打乱。”

最终他们用时4小时09分钟完成了拍摄,用掉了专业反转胶卷100多卷,拍摄底片多达1200多张。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制作,才有了这幅《中国长江三峡写真长卷》。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孔令强 甘侠义

责编赵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