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外事儿消息,联合国最近有点烦。
昨天,美国宣布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任性“退群”了。
按照美国国务院的说法,“退群”决定将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在此期间,美国将继续担任教科文组织正式成员。
当然,美国“退群”只是退出核心圈子,并不是说完全脱身走人。
美国未来将继续以观察员身份留在教科文组织内,在保护世界遗产、倡导新闻自由、促进科学合作与教育等问题上发声。
外事儿注意到,美国的“退群”行为可能引发更多连锁反应。
以色列准备效仿美国退出了,日本也说要看看情况……
美国为啥要“退群”?
根据美国务院的声明,退群考虑主要有三:
拖欠的会费日益增多、教科文组织需要根本性改革,以及该组织一直对色列怀有偏见。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退群”了。
197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加之冷战时期备受苏联掣肘,美国想在联合国凑多数票变得越来越困难。
既然无法实现自身利益,那就“退群”吧。
1984年,里根政府以管理不善和政治化为由,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顺带拉走了两个小伙伴——英国和新加坡。
当时,美国国际组织事务助理国务卿格雷戈里·纽维尔列出的退群理由是:
浪费时间和资源,例如花费75万美元讨论苏联提起的裁军方案;
组织中集体主义严重,以牺牲个人的权利为代价来换取集团权利;
推动新闻自由的努力不够;
对富国应该把资源转移给较穷的国家“国际经济新秩序”不满;
教科文组织要求增加近10%的预算,美国缴太多。
直到2003年,美国才再次加入了“群聊”。
主要原因是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需要依托联合国搭建全球反恐的政治平台,而教育和文化在其反恐战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美国每次“退群”,也都会欠下一屁股债。
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卡萨巴姆修正案》,单方面规定美国支付的联合国及其特设机构的会费不得超过总额的20%。
自此,美国变成了联合国的“欠费大户”。
到里根任期结束时,美国的欠费占到联合国正常预算欠款的78%。
老布什上台后,在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过程中,联合国安理会给予了放行,美国跟联合国进入蜜月期,于是在1992年还清所有欠款。
此后,美国是否拖欠会费,基本取决于在国际问题上是否与联合国立场一致。
合则缴,不合就欠。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投票通过了巴勒斯坦“入群”提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向来不和,为了挺铁哥们以色列,美国国会通过法律,中止向教科文组织缴纳会费。
根据《卫报》报道,2014年,联合国资金缺口超过9.5亿美元,其中美国欠费约8亿美元,巴西欠7700万美元,委内瑞拉欠800万美元。
这么多人拖欠会费,联合国如何追债?
外事儿看到,《联合国宪章》中有这么一条规定:
凡拖欠本组织财政款项的会员国,其拖欠数目如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纳款项数目时,即丧失其在大会的投票权。大会如认为拖欠原因,确由于该会员国无法控制之情形者,得准许该会员国投票。
好吧,除了剥夺投票权,联合国的确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拖欠了两年会费后,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取消了美国的投票权,但美国在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中仍占据着一个执委席位。
当然,除了“三观不合”,会费太贵也是美国嚷嚷着“退群”的一大原因。
教科文组织会费由各国分摊,每三年重新审核一次分摊比例。
通常,各国的分摊比例按照以下因素考虑:
国民收入总额;
人均收入低的国家可以按一定标准减少摊款;
最低摊款限额为总费用的0.01%,最高摊款限额为22%;
各国人均摊款限额不能超出出资最多国家的人均摊款限额;
各国取得外汇的能力。
在联合国193个成员中,前20个国家贡献了83.78%的会费,而其他173个国家仅贡献了16.22%。
因此,会费分摊比例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2016-2018年),美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占该机构总会费收入的22%,日本是9.68%,中国是7.92%。
此外,联合国日益臃肿的机构和官僚作风也让美国很不满。
上个月,特朗普在联合国“首秀”上就毫不客气地发起了牢骚:
虽然自2000年以来联合国常规预算增长了140%,员工总数也翻了一番还多,然而大家并没有看到对应的结果。
他接着又炮轰联合国的官僚主义和管理混乱,导致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联合国到底有多少机构?
我们来看一张“联合国系统”图:
密密麻麻的,几十个机构。
整个联合国有多少员工?
去年的数据是41000多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美国“退群”会产生何影响?
影响还真不大。美国可以继续以观察员身份派代表参加教科文组织的会议。至于投票权,反正早就没了,还能省下一大笔钱。
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政治学家大卫·博斯科说:
该组织已经适应了一个关键成员所造成的资金流失,所以我认为实际的后果将会很小。
对联合国来说,美国“退群”欠下的5亿多美元会费,基本是要回无望了。
原标题:美国“退群”欠下5亿会费,联合国如何追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