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国这个地方如仙境:豪华别墅1300元一平米!看完心已飞去…
12-26 07:16:06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号

央视财经微信公号消息,杭州市的富阳区,古称富春。富阳山水秀丽,富春江流灌全境,就在富春江的东岸,有一个乡村,它就是郁达夫笔下的富阳古村落——东梓关村。在2017年年初,东梓关村的回迁房改造,因为一群建筑师的介入,让这里成了最漂亮的网红村庄。

老旧危房秒变“杭派民居”示范村,东梓关出名了

和大多数中国南方的村庄一样,东梓关很平常。村子没有可观的财政收入,维护着清末的一些老房子和一个新修的村史馆。一千多人口的村子,年轻人大批出走,留守的老人守着几亩薄田和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如果天气恶劣,危房里的村民会被安排到一个临时住所。东梓关村东口68号就是村民朱国平住过的老房子,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东梓关村有630户人家,1877人。像朱国平这样的老旧危房就占到了一半。为了彻底改变村民的居住条件, 2015年杭州市政府提出要创建一批“杭派民居”示范村,培育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农村新型业态,涉及房屋拆迁户和一些住房困难户会被率先安置。每平米的价格控制在 1376 元,杭州市政府补贴了超过 1000 万元用于房子的配套设施,场口镇政府也同时配合做屋外的景观、道路绿化。按照这一设想,富阳区场口镇政府决定,将东梓关村村民搬迁至新建的楼房进行集中安置,首批设计46幢回迁房。

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 党委书记 何明葵:东梓关实际上是从2015年真正启动,保护与建设的这项工程,到2016年年底,我们总共投入了3000多万,主要它就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古民居、古建筑的修缮,环境的整治等等方面。

这是2015年,东梓关村民第二次集中研究回迁房建筑的设计问题。问题集中在堂屋是否需要;传统土灶要不要安装;究竟需要几间卧室等核心焦点上。在村民眼里,花几个月就能拔地而起一座三层独栋,这也是乡村拆迁安置房的常见做法,但这一次,却和以往不同,这次的回迁房政府专门出资100多万,请到了专业的设计团队。

建筑设计公司gad设计师 朱敏:我们希望,它能跟老村子融合在一起,所以它是一个,有机自然的一个形态。

富春江,一条闻名于世的河流,滋润着沿江万物,孕育了千年文化。元代的大画家黄公望曾经晚年的时候在富春江畔结庐隐居,用三年时间创作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画卷用墨淡雅,把富春江畔的山水传神入画。而东梓关就在富春江的东岸。 

朱敏所在的建筑设计团队,主力多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之前一直以大型项目、城市改造工程、和城市高端住宅设计为主,而东梓关则是团队开发的第一个乡村建筑项目,他们从满怀新鲜感开始,实地考察时,感叹这里的水系、古樟树、老房子应有尽有,急需激活。

历时两年,经过三次村民大会,80多次实地调研和反复修改方案,2016年底,一个既有艺术上的美感,更具有符合居民要求的实用性的新杭派民居设计方案出炉了,吴冠中笔下的江南白墙黛瓦的水墨画卷,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2017年4月15日,杭州地区首个“杭派民居”示范村项目在场口镇东梓关村正式开工了。这就是朱敏和他的团队承接的占地25亩46幢新杭派民居设计工程。

不打破村民的习惯,才是对生活方式最好的尊重。为了尊重当地很多农民保留着在院子里洗衣服,用土灶做饭的生活习惯,设计师们放弃常规的院落布局,每一户都设计了三个功能不同的小院子。

朱敏:就是我们中国的老的房子,其实有很多院子和院落,所以,在我们每户的户型设计里面,我们布置的三种院子,像这种是前院、内院和后院,每户都有前院、内院和后院。

 2017年,朱敏和他的设计团队凭借“东梓关‘杭派民居’”夺得具有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Architizer最佳评审大奖。此奖项由全球最大的建筑媒Architizer主办,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类奖项之一。就在朱敏和团队获奖时,东梓关的村民朱国平开始了46户新居安置的抽签仪式。

46幢房子,共有4种户型,拼合成12栋楼,建筑面积分别为:292㎡;304㎡;321㎡;345㎡,幸运的是朱国平抽到了面积最大的户型。拥有了新居35号。

朱国平:这总共是345个平方,现在总共支付清的话是47万,如果叫我们自己去造,就是你同人家去换一个地皮,你没有十万二十万肯定换不到。

有了新房子,朱国平在富阳打工的儿子朱勇杰迅速返乡回家,他精心装修了茶室、天井小院和卧室房间,给自己的小院起名“茶言居”,并用手机软件把新居照片编辑成乡村民宿。2017年春节,朱勇杰在网上晒出了一组最美回迁房的照片,瞬间引爆朋友圈。

朱勇杰和他的茶言居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正式营业,这也是东梓关第一家对外经营的乡村民宿。这一天小院又迎来一批新客人。在大学读管理的朱勇杰免费当起导游。2014年,东梓关村成为新杭派民居建设试点村,并被列入浙江省历史古建筑保护村和第四批全国古村落名录。这里保留着清末民初古建筑80余座,还有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提到的“许家大院”“春和堂”药房以及骨伤名医张绍富创立的东梓关骨伤科医院旧址。在杭派民居修建的过程中,这些景点也被保护修缮起来,成了小村深厚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朱勇杰:我就是很自豪了,我的家乡,能够我现在可以说出去,我是哪里人,东梓关人,以前说出去你是哪里人,都不知道,那么现在很自豪了,我可以说出去我东梓关人,所以说,在这里接待游客,包括做导游跟他们聊这个天,底气很足我现在觉得是。

新农村的改造为东梓关带来了复兴的机遇,多家设计公司工作室的进驻,农家乐等生活配套的逐步跟进,原住民的回归,使整个村庄都有了人气和活力,这个已经被遗忘的小村落重新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午饭时间,游客们回到了朱勇杰的茶言居,父亲朱国平掌勺做菜,自己种的黄豆磨出的鲜豆腐,院子里刚摘的无公害青菜,浸泡好的竹笋干,富春江里的江鲜,东梓关原生态的农家菜受到了热捧。

朱勇杰:这是自己土猪肉做的肉圆,是我们东梓关的特色菜,最特色的是这里船丁鱼,就我们这一带有,很嫩,我们这一段水域才有,因为这个没有污染,因为这个鱼,它附近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它是。

以前住的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现在住进城里人都羡慕的新居,这种生活的巨大变化让61岁的朱国平倍加珍惜。家里的民宿有四个房间,对外标价388元一晚,每天的正餐500元一桌,每个周末都会被订满。按照这样的热度,茶言居一年至少有10万元的收入。守着家就能赚钱,这让朱国平很快有了新想法。他在考虑和其他村民联合起来,搞个十幢,八幢的一个区块,做成大民宿集群。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古法红糖现身,东梓关熬出“甜蜜”产业

改造后的东梓关村,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三层小楼,掩映在稻田与群山之间。这次改造成功凝聚了人心,带动了人气,住进环境优美、整洁漂亮的新房,下一步就是发展经济,那么这样的一个浙江小村落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呢?

立冬后,在东梓关村紧邻国道岔路口的一个房间里里,连环灶依次排开,八口大锅正熬着红糖,不停地翻滚着,泛起厚厚的糖沫,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这个房子的主人申屠素云这会正忙着带领村民在田间收割甘蔗。甘蔗是南方常见的农作物,东梓关地区紧邻富春江,土壤肥沃,水分充足,一直就有栽种甘蔗的历史,几年前申屠素云从义乌学会了红糖制作,在富春江边种下了这几十亩的甘蔗林。

申屠素云:第一年我们就是没有经验,那年台风很大,基本一半左右的吹倒,辛苦了一年还亏了七八万。

一切在2015年发生了转机,东梓关村进行新农村生态建设,需要像申屠素云这样的创业者返乡回归,受到邀请后,申屠素云毫不犹豫地回到东梓关村,带着从义乌请来的制糖师傅回乡创业。

他们自己种甘蔗,每年秋后用收获的甘蔗榨汁,用最传统的古法来熬制红糖。熬糖是整个制糖过程的核心。八口连环锅连成一排,从灶头一直贯穿到灶尾,熬糖也是一个体力活,师傅们要将甘蔗汁从第一口锅一直舀到最后一口锅,熬糖的术语叫做赶水。也就是连续的将一锅甘蔗汁快速的向下一锅赶,这样在每口锅中甘蔗汁都会蒸发掉一部分,最后变成浓浓的糖汁。水分不断减少,糖的浓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到最后两口锅的时候糖汁已经变的非常浓郁。这时候制糖师傅会根据经验判断起锅时机。

熬好的红糖糖浆晾凉之后,通过切割和研磨最后得到成型的红糖块和红糖粉,从甘蔗种植到榨汁到熬汤再到最终的成品,整个过程既包含着汗水又充满着收获的甜蜜。

2017年,东梓关村新杭派民居建成,具有独特设计的民宅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的人,游客越来越多,申屠素云的红糖加工房也成了一个配套的参观景点,开发出的红糖制品比前两年增加了30%。申屠素云从中真正尝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甜头。

申屠素云:往年我们是过完年就出去玩了,今年的话,今年大年初一,我也守在这个店里,没休息过,东梓关网红以来,可能对我是最好最大的帮助,我是受益最大的人。

就在申屠素云在红火的红糖作坊里带领村民致富的时候,另一个从义乌创业回来的人,东梓关村党总支书记许时新正在村史馆工地上忙活。

许时新是年轻时早早离开村子的,他在 1999 年去了义乌,做纸张生意。2008 年回村子时,被选上村委,2013年当上里村里的书记。许时新把“杭派民居”的落成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现在乡亲们的房子建好后,看着新的家园,许时新开始琢磨,他要搞一个大一些的农具展馆,陈列农耕文化。

刚刚从工地回来,许时新就转辗到村里旧屋改造的现场。一些不能居住的老房子村里决定统一收回,统一修复。而这个时候,79岁的老人许惠娟过来反映房屋有裂痕的问题。

许时新:这个就有一个裂缝,我们整治的时候呢,一起把这个房子修掉。

眼看着第一批拆迁安置房有了旅游开发的起色,许时新设计着他的新计划。2018年年初,他们要启动修建第二期新农居,村里还有很多像许惠娟老人等待着新住房。东梓关“杭派民居”二期工程的30亩建设用地指标已获批,许时新期盼着2018年东梓关的崭新面貌。 

许时新:习总书记说过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也是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我们村支两委,为之奋斗的目标。

如今,沿着清幽的青石板路走进村落,古朴的许家大院与新建的杭派民居,在这里互不惊扰。游客的到来给小村庄带来小小的繁华,本地特产和糕点成了热门货。郁达夫曾在笔下这样描述东梓关:“这是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而这样的故事,正跨越时间的维度,继续在东梓关上演。

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 党委书记 何明葵:就是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是老百姓改善了人居环境,更重要是老百姓能够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农民能够实现增收,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所以说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产业,产业是核心,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踏实获得感的最明显的体现。

半小时观察:乡村振兴 规划先行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明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注意到,在有关乡村振兴战略专门的一段论述中,第一句话是“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搞好乡村振兴规划是关键。

背靠富裕的杭州,东梓关的改造并不缺少资金的支持,改造工程完全可以马上开工。然而,政府部门却为东梓关请来了优秀的设计团队,用了长达两年的时间反复设计、反复修改完善规划。这种认真科学的态度,换来的是公众的点赞、市场的认可,换来的是村民住在诗情画意里的幸福生活。

宏伟蓝图需要精心描绘,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为美丽乡村建设点赞!

原标题:中国这个地方如仙境:豪华别墅1300元一平米!看完心已飞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