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消息,年初,80后雕塑师张磊接到一笔特殊的订单,为一位普通老人制作蜡像。
80后雕塑师张磊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从业已有近十年时间。 本文图片 南方+
诗人陆游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经了解,张磊知道为其定制蜡像的这位老人已经离开人世多年,其老伴因为太过想念,子女想出制作蜡像摆放在家中的办法,缓解父亲思念的心情。作品完成后,当千里之外的客户隔着屏幕看到亲人蜡像时,他们动容地流下了眼泪。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的张磊从业已有十年时间。对于每一单业务张磊都尽量做到让客户也让自己感到满意,毕竟这是一门寄托深厚感情的生意。着手制作前,张磊花了数天时间与客户沟通,了解逝者生前的职业、性格等等,力图传神还原逝者的形象。“像做好,家人的内心就能感到一点慰藉,如果做不好,他们看了就反而更伤心了。”张磊说。
除了常规雕塑工作,他偶尔会接到为逝者做像的“死亡订单”。
张磊在聆听客户的描述和需求。
张磊雕塑工作室一角。
笔刷、雕塑刀、笔刷刀、雕塑泥是蜡像创作的常规工具。
雕刻、倒模、脱模,简单三步涵盖了很多繁复的细节,此后是更为考验细心的植发。“正常人有十万根头发,精密地植入,单这一工序就要花上几天时间。”后期还需要对面部进行细致的上色,让蜡像面部形质贴合人物原型的自然状态。形神俱备的蜡像才会有感染力。
张磊对照客户提供的图片进行泥稿创作。
创作中的张磊。
泥稿经过反复的微调和修改后,才能最终完成。
张磊在模具内部涂上隔离液,用于硅胶与模具的隔离,然后进入下一步的成品制作。
头发需要一根一根植入,这个过程十分考验雕塑师的耐心和专注。
最后一步是面部上色。为了更快判别颜料在皮肤上的上色效果,张磊把自己的手臂当成调色盘来用。
面部上色能够还原人物面部皮肤的质感,是提升蜡像真实感的关键。
晚间,张磊为逝者蜡像整理头发,暂放在工作室二楼的陈列区域,择日寄回客户。
近几年,除了常规的雕塑工作,张磊也会偶尔接到这类复刻普通人的蜡像订单,出于不同的原因,但最终都是为了让逝者体面离去,使生者得到慰藉。客户都非常感激张磊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委托,逢年过节还会寄一些土特产给他。“深夜加班时看着越来越真实的蜡像,当然会害怕。我从来不会想到这是不吉利的事情,相反,我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是会有福报的。”
张磊向客户了解逝者生前的职业、性格等信息,这能为他的创作提供帮助。
“做得像,客户便能得到一点慰藉,做得不像,客户看到就更伤心了。”张磊说。
清明节前夕,张磊受客户的委托,向逝者蜡像敬献一束鲜花。
张磊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修读国画专业的他,在校期间却是出了名的“雕塑痴”。毕业后曾有高薪的电影剧组邀他加盟,但他认为电影道具制作容易把手艺做“废”,宁愿成立独立工作室,专注雕塑创作不断提升手艺。
蜡像的创作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难题和困惑,此时张磊会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张磊很清楚,即使自己手艺再好,也难以让逝者真正“复活”。对逝者的思念应该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之短,却得相遇相亲之缘,我们更应好好珍惜眼前人。
张磊最近搬到小洲村一座有四层楼的平房,三层为工作室,四层为起居室,主要出于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考虑。“这样即使工作到很晚,结束后也可以立刻陪陪孩子。”张磊说。
原标题:一刀入魂!广州80后“雕魂师”接“死亡订单”,复刻逝者本来面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