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微信公号消息,15日,教育部回应称,绝不允许出现无视学术规矩行为。16日,北京大学发布通告,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对其作出退站处理。
不论是博士毕业,还是博士后录取,要想跨入和走出高等院校的大门,都理应通过层层考核与筛选。然而,这些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难关”,却让网友们在短短几天找出了诸多“破绽”。是学校真的没有发现,还是存在“猫腻”?漏洞背后反映了哪些深层次原因呢?
教育部回应绝不姑息 北京大学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1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被问到此问题时表示,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教育部绝不允许出现无视学术规矩、破坏学术规范,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
16日,北京大学发布公告,承认在翟天临进站材料审核、面试和录用过程中,合作导师、面试小组和光华管理学院存在学术把关不严、实质性审核不足的问题;同时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决定对其作出退站处理,责成光华管理学院作出深刻检查。
专家:翟天临事件背后 涉及多方面深层次问题
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最少需要三年时间,多则七八年也是常见。有数据显示,我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但是不知道知网为何物,论文“查重率”过高的翟天临不仅顺利毕业,还风光的成为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背后,其实已经涉及到培养模式、导师指导方式以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除了明星被曝论文抄袭,企业高管、官员也都在跨界成为名校的“博士”。熊丙奇表示,名人凭借权力、地位、财富而非学术能力获得学术光环的背后,无非是“利益交换”四个字。
熊丙奇:“比如说大家关注的就是官员或者明星读博士,学校可能是给他一个博士的头衔,然后去相应地获得一些资源。这样一来,老师可能一方面疏于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没想到要去严格要求,由此就导致了网友很容易找出的问题。”
曾通过“双盲审”、论文答辩会 导师均不直接参与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官网上,记者查到了博士学位申请的相关规定。翟天临需要在答辩前,在国内一级刊物或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至少一篇入学后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
此外,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博士学位论文字数要求为8-15万字。
如果说以上的这些规定,依赖导师的判断的话,博士论文还要经过“双盲评审”,就是指将评阅人姓名对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去, 同时将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姓名对评阅人隐去而进行的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显然,这个看似公正严格的环节也“形同虚设”。
最后,学校要举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既然是委员会,肯定不止一个专家。北京电影学院规定,答辩委员会由5位或7位本学科具有正高职称(原则上应为博士生导师)的专家组成,至少有2位校外专家,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导师不担任本人所指导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遗憾的是,网友能发现的问题,如此多的专家学者却视而不见。
从开题、调研、撰写,到审查、盲审、答辩,一篇博士论文的产生,环节不可谓不多,制度设计不可谓不完善,但为何却一一失守?翟天临事件不应该成为个案调查的终点,而应该是整顿高校学术腐败的开端。
原标题:翟天临博士论文曾通过“双盲审”,多个审查环节为何失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