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40年前的火车票长啥样?见过这些车票的人都老了……
01-17 18:13:06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消息,“雁行千里终须还”,离乡的人们选择在春节期间回家,形成了“春运”现象。无论关山阻隔,不管车程煎熬,中国人将千言万语浓缩成四个字——“回家过年”。

虹桥火车站春运首日 中新社记者 王子涛摄

而铁路,一直是“春运”中的主力军。从今年开始,部分地区推行无纸化客运,火车票仿佛正在成为我们的回忆…… 

上海火车站乘客扫描身份证进站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从最早的硬板火车票,到软纸火车票(粉色车票)、磁介质火车票(蓝色车票),再到电子客票,四代火车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在记录着中国几代人的出行足迹。

在上海,有一位年近古稀的铁路退休员工管晓明,他用近40年的时间搜集了上万张火车票,这些车票也承载了当年无数的悲欢离合。

管晓明翻阅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时代的见证:从硬卡票到报销凭证

老管曾在铁路系统工作多年,对他来说,走上收藏火车票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

“人总归有点爱好,我最开始是喜欢集邮,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注意到了铁路文化。”

管晓明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身为一名铁路工人,能够在几十年的时光中,亲眼见证国家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老管对铁路的情感也愈发深厚。

“铁路文化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内涵十分丰富,我也由此意识到了铁路文化也需要收藏,需要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见证。”

管晓明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其实我们铁路人都有收藏火车票的习惯,我只是其中一员。”

管晓明收藏的硬卡车票(还未整理)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最早的是卡票,就是一张硬卡,上面贴着车次、座位和日期等信息,然后是条形码车票,条形码车票还分为红票和绿票,再然后就是二维码车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蓝票,到现在电子票务推行,蓝票只能报销使用了。”

管晓明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此外,管晓明收藏的车票里,还留下了很多已经消失的老铁路的痕迹,例如海口首条铁路——海秀铁路。

据资料记载,海秀铁路1970年4月开工,1971年底建成通车。

在人们的记忆中,海秀铁路存在的时间不长,因此很容易让人淡忘。因车辆简陋,故障频发,车速缓慢,入不敷出。1979年5月25日,海秀铁路停运。1985年全线拆除,只剩下秀英一小段约1公里用于建设海口列车发电站。

而这张铁路最简易的软质车篇,就留下了海秀铁路存在过的证据。

管晓明供图

“从无锡到上海150公里,曾经要用一天”

老管现在都还记得70年代自己坐着货运箱车回家过年时的景象,“从无锡到我们老家150公里,想回家要先划船到镇上,再乘车到市里,最后再买火车票。”管晓明说。

管晓明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那时候的火车是货运箱车改造的,里面还点着小油灯,听着“哐当哐当”的声音,虽然累,但是我十分激动,终于要回家过年了,我有三个哥哥姐姐,他们当时都在黑龙江工作,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一聚。”

150公里路,在当年足足花了近一天的时间,如今,这段路程坐高铁只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到了。

管晓明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曾经的春运乘客,后来变成了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管晓明对春运的印象更为深刻了…… 

管晓明回忆道:“每到过年,我最怕的就是亲戚朋友托我买火车票。不是不想帮,真的太难了,我宁可请他们吃饭。”上世纪80年代,每年上海站的春运大厅就像一个大卖场,一般要开300多个卖票窗口,大家带着板凳、毯子,只为买一张回家的票。

管晓明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买到票了,坐车也很难。”春运期间几分钟发一趟车,发车密度是全世界之最,列车到了,人们奔跑着涌进火车车厢,早年有的人担心上不去,车窗也成为上下车的“出入口”…… 

管晓明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虽然老管不是铁路的一线员工,但是每年春运大部分人都要到第一线去,担任临时列车员,他们行内叫做“添乘”。

正是因为“添乘”的经历,对于从车窗上下车,老管印象深刻,“有一年我负责给乘客们添水,但车厢里人太多没法通行,车到一站,我就从车窗爬下,拿着水壶去另一节车厢装水,再从窗户爬入,继续为旅客服务…… 

聊起那些年经历过的春运,老管历历在目。

希望铁路文化发扬光大

一张值得收藏的车票从淘回来再到制作完成需要历经很多道工序:

“温水泡开、阴干、平整、用塑料薄膜封起来;把车票按照系列进行编排,再做文案,再封起来……”

熟能生巧,老管现在整理一张车票,最快的只需要几分钟,“如果碰到特殊(难处理)的车票,我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管晓明整理藏品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当然,为了淘到自己喜欢的火车票,老管也花了不少心思,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张车票,他和店家整整磨了“三年”,两个人现在都已经是好朋友了。“他就是被我的精神所打动了。”老管笑着说。

管晓明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在管晓明眼中,中国铁路几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都将成为回忆,回忆会渐渐远去,一直坚守不变的,送大家回家的一份“铁路情”。

纪念版车票 中新社记者 徐明睿摄

“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铁路文化的发展,我们共同守护那些老的记忆,更好的向未来走去。”

原标题:40年前的火车票长啥样?见过这些车票的人都老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