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周刊 | 二十年三次转型 多家私募盯上他
07-28 07:57:43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23.jpg

1998年,谭建旗来到重庆创业。他用了十年时间,将广告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此后十年,他经历了两次跨产业转身:一次是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风力发电配套设备生产,第二次是进入新材料领域的复合材料应用。每一次转型,都是为了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谭建旗的名片上印有一排职务,上面是风电配套设备制造公司的职务,下面是广告公司的职务。他透露,未来计划进入资本市场的将是旗下的海庆新材料公司。

进军广告行业

谭建旗的老家在石柱。石柱的丝绸产业曾经很红火,但受1997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丝绸产品出口停滞,谭建旗的丝绸服装厂也陷入困境。

1998年春节刚过,谭建旗离开石柱,到重庆创业,他一头扎进广告行业。在主城试水了一段时间后,他和合伙人“撤”到了黔江,来了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好戏。

谭建旗抵押了全部资产,与和合伙人投资500万元,更新了黔江城区主要街道的市政设施,通过对市政的有偿投资,换取了主要街道10年的广告经营权。在占据了第一个广告通路后,公司的业务很快辐射到了包括湖南、贵州在内的整个武陵山区。

2001年,谭建旗再度返回主城,在户外媒体市场持续发力,并且很快切入了高铁、机场等重要的交通口岸领域,近期将进入江北机场T3航站楼的广告经营发布。

同时,谭建旗开始布局一些专属渠道,比如KTV、烟酒茶专卖店等,按照他的设计,将这些专属渠道整合后,将形成新的广告通路。

进入风电配套

在深耕广告领域时,谭建旗发现了企业面临的瓶颈:一是行业的天花板,二是市场受经济波动明显。在2007年前后,以光伏、风电、水电为代表的新一轮能源大幕逐渐拉开,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展开企业的第一次多元化布局。

谭建旗的跨行业布局并非凭空而来。2004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依托重庆的研发、制造能力,成立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风电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领域,除了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领域外,还需要众多的配套支持。谭建旗看准时机,注册成立了重庆海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海装的配套体系,生产风力发电机的机舱罩、导流罩。

寻求技术突破

当第一套机舱罩、导流罩下线时,欣喜之余的谭建旗又有了新困惑——产品体积庞大,一套设备就需要两辆货车运输,单套运费高达4万元。于是,谭建旗想到了新建一个产品基地。当时新建一个产品制造基地,要投入3000万元,谭建旗想法很简单:按单套4万元的运费计算,800套的运费就能收回建厂成本。

按照这种思路,第一个制造基地很快在内蒙古锡林浩特投产,同时谭建旗还在新疆哈密和江苏南通购地建厂。

当锡林浩特工厂投入运营后,谭建旗发现盲目建厂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决定还是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公司加大了在复合材料方面的投入,最终在轻型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单套重量从最初的7.5吨降低为3.5吨。另外在配套方面,公司将原来设计的3片“巨型”材料,革新为8片体积较小的材料。这两项技术取得突破后,单套运费从4万元降到了6000多元。

从风电到新材料

从2007年进入风电配套制造行业,谭建旗在这个领域做了十年,公司的年产值也已过亿,但新的发展瓶颈又随之而来:风电设备市场经过数轮洗牌,目前已被几大整机平台牢牢把控,配套商的市场份额已相对固定,难以大幅增长。

2015年,谭建旗准备将风电配套设备板块搬上“新三板”,尽管最后选择了放弃,但经过资本市场的一番碰撞,他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将公司从风电配套设备制造商,转型为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商。因为经过风电领域十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复合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制造已经站在了一个较高的技术平台上。

经过一年多的转型,谭建旗新成立的海庆新材料公司,将产品定位为三大领域——新能源配套、交通配套、工程材料,目前已经开始收获订单。

更让谭建旗看好的是,复合新材料即将在一些被市场“忽略”领域的大面积运用。谭建旗介绍说,几乎所有的工厂都需要装零部件的托盘,而传统托盘一般采用木制,在改用复合新材料后,将大幅提高使用寿命。另外,重庆的通机出口包装等领域也将大规模使用复合材料。

谭建旗说,目前已有多家私募在与公司洽谈,而他自己设想的是,5年后将海庆新材料送上IPO资本市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仇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