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 | 藏身璧山百年碗厂的这家博物馆 让成龙大哥慕名拜访
11-13 07:53:24 来源:上游新闻-慢新闻

386589083036930.jpg

厂区全景

386589083039234.jpg

门上雕刻的福禄寿图案

博物馆,在大部分人眼中,一定是个高雅的地方,往往屹立在城市中的繁华之地。在重庆市璧山区,有一座隐匿于乡野的博物馆,开设3年来,除了收藏界人士知道、市文化部门和当地有关部门知情,在大众中鲜为人知。近日,这座博物馆因港星成龙特意慕名而来参观被大家熟知。据报道,成龙在这个博物馆看爽了,在一个高约2米的精美木雕前,他张开双臂跟大家比划起高度。据说,这家藏于乡野的博物馆里,门、窗、大床、匾额成堆,藏品数万件,可供恢复上百座古宅大院。

博物馆由老厂改造

这座博物馆的隐秘,其实从寻它开始,就看得出来。从璧山下道前往当地健龙镇,必须使用导航,驱车经过蜿蜒的乡道,兜兜转转,终于看见几名村民,忍不住问“博物馆在哪啊”,村民指着旁边一条隐匿的小路。从乡道换小路,拐过去抬头一看,这座博物馆头顶有6根大烟囱,远望是一片红砖房,铁门上挂着几个字——重庆大圆祥博物馆。

这像废弃的老厂遗址,博物馆负责人之一吴军肯定了我们的最初判断。他指着一根门柱,上面写着“天福碗厂”几个大字。一扇特别的门引起我们注意,门面由白色、青色、蓝色、土黄色等几百个碗底粘连而成。“其实,这里曾是一家百年碗厂,门上装饰,正是当初博物馆进驻这里时所收集的废碗碗底。”吴军说,藏品摆放、橱窗设计以及厂房各处设施修复,都是在碗厂原貌基础上进行。天福碗厂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据1996年第一版《璧山县志》记载:璧山盛产土陶,在清代碗厂就有七八家,当年的天福碗厂年产土碗上万只,其中“天字碗”盛销一时,并远销外地。

这座民间博物馆相当低调,早在3年前,就经重庆市文化委、市民政局、市文物局批准成立,占地5万余平方米,藏品数万件。据专家统计,这些收藏品可恢复上百座古宅大院,是中国巴渝古建收藏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门画雕三峡风光

推开展览一厅大门那一瞬间,只能用“震撼”二字来重复表达心情。这间2500平方米的门窗匾馆里,陈列着上千件明清时期的各种门神门、木雕门、窗、匾额。成片,成群,各不相同。

除了大门刻画的是门神,屋宅内的门窗基本上都雕刻着形色各异的图案,雕工精湛。很多人过去一直以为巴渝之地生活是粗糙的,艺术是欠缺的,然而,面对这些完全被艺术化的生活物件,才知祖先的内心无比富足。

吉祥艺术,往往采用字、物的谐音寓意来组织画面。展厅中仅门神就有上百扇,戴纱帽的是文官,拿兵器的是武官,有迎福进财的意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对大圆祥博物馆进行归类整理工作时,评价以门神门为代表的木雕藏品是“木头上的敦煌”。

福禄寿是最常见的雕刻,除此之外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连(莲)年有余(鱼),事事(狮)如意,草龙等等。

藏品当中,还有不少具有巴渝特有的门画雕刻。例如刻画三峡风光,朝辞白帝彩云间。呈现出生活状态的,人们把宰杀的猪倒挂在树上,热热闹闹准备过年的景象。

“过去富贵人家的院落和每一件家具,不是一代人就能修好、建好的,工匠和雕刻师往往会住在主人家,修修补补,一呆就是一辈子。”吴军说,这也是巴渝人家的一大特色。

大户人家床框镶玻璃

386589083040514.jpg

满围床,正面是一张大的手工画。

博物馆内珍藏着两张精致的老木床,摆在门口的那张半围床,保存尚好,床框上特意雕刻的莲花、书卷、牡丹等图案,惟妙惟肖地呈现着。

博物馆副馆长李东解释,图案分别代表做人清廉、祈求考取功名、一生富贵的寓意。“这张床,追了9年,主人最开始不愿出手,最后听说我们将收藏在博物馆,这才肯让人从涪陵搬过来。”

另一张床是满围床,摆放在一堆木床中间,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仅有1.5米宽,把头探进去才发现惊人的一面。床顶由二十余个方框做顶,每个框内都是一幅寓意不同的画面,手工做画,包括喜鹊、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等元素。“这张床从四川省大竹县淘来,产于光绪年间,床内还有藏钱的暗盒,床框上还镶嵌着玻璃。在当年,能用上玻璃的,只有大户人家和名门望族了。”

生活用品展现情趣智慧

386589083042818.jpg

用于放置滚烫水壶的茶架

一些巴渝人家的老生活家具和用品,可从其中观察到当年的生活情趣和智慧。

看上去与洗脸架无异的茶架,其实内有玄机。仔细一看,架子中间有一个活动的木板,木板其实用来放置水壶,木板可以活动,弧度只能到达45°左右。滚烫的水壶放在上面,不需要用手提,只要抬起木板,就能把茶水稳妥倒在茶杯里,水壶不会轻易掉出。

家训字板展示区,同样耐人寻味。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万事让三分,天空地阔”等木雕家训中,留存着过去巴渝人家留下的生活理念和家风家训,朴实、豁达、珍惜生活。

这座博物馆主人不愿露面。李东说,老板刘健为人低调,55岁,璧山人,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如今大半辈子的所得,几乎投在博物馆中。刘健一家一户遍访不计其数川渝濒危的老建筑,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老古董保留了下来。

还发生过一件笑事,刘健的保姆曾因收藏提出辞职。保姆曾向邻居抱怨:“这家人好穷啊,家里连一件新家具都没有,全是老行头,我担心他们付不起我的工钱”。其实,这些老行头,每件淘来的价格都不菲。

上游新闻-慢新闻首席记者 李琅 记者 吴娟 文 任君 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