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700万元,重庆老字号“凌汤圆”易主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黎胜斌2017-11-29 10:54

重庆老字号“凌汤圆”易主了。29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显示,重庆凌汤元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凌汤元公司)已由国有独资企业变为自然人独资,法定代表人由许懿变为范昭燕,注册资本仍为500万元。核准日期就是两天前的2017年11月27日。

记者随后通过电话联系上公司,对方表示,公司转让正在进行,未来如何发展自己还不知道具体规划。

成交价比挂牌价高了23.6万元

29日,位为井口镇经济桥社区南溪口兴国湾42号的重庆凌汤元食品有限公司,敞开着大门,门口贴着红色字体的“非本厂职工严禁入内”警示牌格外显眼。

而这背后,凌汤元公司已悄然发生着变化:由国企变为了民企。记者查询工商资料显示,重庆凌汤元食品有限公司已由国有独资企业变为自然人独资,法定代表人由许懿变为范昭燕,注册资本仍为500万元。

来自重庆联交所的消息,这笔交易为700多万。重庆凌汤元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挂牌价为677.02万元,经过一个多月挂牌,最终成交价700.62万元,比挂牌价高了23.6万元,溢价3.49%。

凌汤元公司原本是重庆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由原重庆凌汤元食品厂改制重组,今年8月份,重庆商投集团顺应国企改革需求,在重庆联交所挂出重庆凌汤元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预披露信息。

本次共征集到两家意向受让方参与项目交易。记者查询交易记录发现,本次项目交易报价次数共达到49次,竞价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重庆联交所方面表示,凌汤元食品公司近年虽然连续亏损,但“凌汤圆”作为重庆的传统名小吃,其据今已有70多年历史,并先后获 “优质产品奖” 、 “重庆名小吃”、 “重庆知名产品” 、 “中华名小吃”、 “重庆老字号”等多项荣誉,“凌汤圆”品牌在川渝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凌汤圆” 商标这个无形资产还是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未来仍将生产汤圆 覆盖重庆以及西南片区

49次报价,比挂牌价高了23.6万元。谁在接盘?在此次竞价中,两家意向受让方均为自然人。

29日,记者查询工商资料显示,重庆凌汤元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凌汤元公司)已由国有独资企业变为自然人独资,法定代表人为范昭燕。核准日期就是两天前的2017年11月27日。

注册资本仍为500万元,其经营范围仍然为批发、零售预包装食品;生产速冻食品、糕点,其他粮食加工品、 冻库租赁,并未作调整。

公开资料目前并未查到范昭燕的相关信息。随后,记者致电凌汤元食品公司,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办理交接工作,下一步具体如何发展还不得而知。

当记者告知,工商注册信息已经变更,法定代表人为范昭燕后,这位负责人表示,还未见到过“新东家”。不过,他表示,此次是公司、品牌、工艺等是一起打包转让,且“凌汤圆”商标效应只是在食品领域,以后继续生产汤圆、水饺等食品的可能性极大,未来发展重点仍将是覆盖重庆以及西南片区。


相关新闻》

老字号的活法

作为重庆传统名小吃,“凌汤圆”的来头不小,其发家史可追溯到抗战时期。

资料显示,创始人林铭合,12岁到重庆谋生,卖起了汤圆,生意越做越火,由此诞生了“凌汤圆”。上世纪90年代速冻汤圆应运而生,凌汤圆的名号更是广为传播。

由刘德一主演的电视剧《凌汤圆》,更是让这个“重庆老字号”家户喻晓。

火爆时期产量供不应求

丁万群现为凌汤元公司负责销售板块的负责人,她在此工作超过了20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转让的事情一直都知道,但现在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在销售方面,一切都运转正常。

“那个时候生意相当红火,全国各地都有销售。”丁万群清晰地记得当时火爆场景。

1989年,恢复“林汤圆”的生产,生产任务落到了国企重庆全心食品厂头上。在保持传统风味不变的情况下,创出新品,并将产品更名为“凌汤圆”,还赞助拍摄了电视剧《凌汤圆》。

那时凌汤圆的市场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争先来签合同。时任厂长的魏晓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那时的产量供不应求。有一个细节是,在全国的糖酒会上,她忙着签合同,签得她心脏病发作还住进过医院。出差到成都,驾驶员对路况不熟,还出现过违章,但一听说他们是“凌汤圆”的人时,立即放行。

他从《凌汤圆》中找到经商之道

80后李伟现是一家居建材销售企业的负责人,他对小时候的电视剧《凌汤圆》印象深刻,里面的经商之道,他还运用在如今的工作中。

“电视剧《凌汤圆》中的经典桥段就是,一碗汤圆少卖一文钱,生意一好后就赚大钱。”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就是按这种思路在做生意,在同等质量条件下,追求价格更优。

在家居促销的过程中,他还亏本卖。“店员都不理解,但这就是卖场的促销招数,顾客到店了会购买多款产品,关键是老顾客认为实惠、性比价高,还会带来新顾客。”

他还告诉记者,在2011年的老字号博览会上,凌汤圆一碗卖一元钱,有足足8个,很实惠,吃的人也多,经商也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前8月亏损400多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近两年来,在市场速冻汤圆产品等众多品牌夹击下,凌汤圆在汤圆心粉方面已无优势,市场已经缩减至川渝地区。

来自重庆联交所的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凌汤元食品公司亏损225.43万元,2017年1-8月份,公司营业利润为-413.36万元,截至到今年8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1455.81万元,负债875.67万元。

如今,凌汤圆拥有了新的资本力量。

老字号的“活法”?

当老子号重新注入社会资本,老字号能否重生?老字号的“活法”究竟是怎样的?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一直在关注老字号品牌的“活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字号是当地经济的财富,也是很好的金字招牌,因各种原因没有做好,或者说衰退后,社会资本的进入,对在走“下坡路”的老字号来说,是一次机遇。

不过,他表示,在特定时期成长起来的名牌,因缺乏管理,即便有了社会资本注入,要放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做好品牌规划,去重新定位市场群体和目标消费人群,不然,品牌光环也缺乏生命力,很尴尬。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重庆已经有不少老字号通过混改获得新生,例如黄花园酱油、九园包子、天府可乐等。

天府可乐“消失”了20多年,2016年年初,在新鲜资本的注入下“满血复活”。目前,重庆38个区县都有天府可乐经销商,在重庆的主要卖场,天府可乐在可乐品类中份额已占据第一位。

同样,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九园”包子在重庆沉寂了多年,2016年5月品牌持有方渝中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朝天门餐饮控股集团联手开启老字号“混改”模式,截至到今年10月份,九园包子已连开五家门店,按照规划,九园包子还将打入全国市场。

新闻链接》

15年的商标之争

1935年前后,人称“林汤圆”的林铭合在渝中区半边街(现大阳沟附近)开了一个汤圆食店。因经营有道、口味绝佳,食客蜂拥而至,生意越做越大。

1989年,以“林汤圆”为原型的电视剧《凌汤圆》,让“凌汤圆”声名远扬。

1990年,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凌汤圆”商标,两月后被驳回,理由是汤圆是商品的通用名称,不能注册。

在1991年初,通过邮寄递送了“凌”的商标申请。但有人比他们快了一天。就因为这一天,他们争了15年。

郑州三全冷饮部是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州三全)前身,该部在1991年1月17日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凌及图”商标,指定使用于元宵。而重庆全心厂的申请随后被否决,理由是有人在先申请。重庆全心厂拿着市出具的“凌汤圆是重庆传统名优小吃”证明找到商标局。

商标局在1992年9月裁定:郑州三全的“凌”商标不予注册。不久,三全提出复议。1993年4月,商标局终局裁定后不给三全注册“凌”商标。

僵持了15年后,2006年,法院认为,郑州三全申请该商标时,重庆全心已申请并使用“凌汤圆”商标,产品还被评为1990年优质产品,还赞助拍摄了电视剧《凌汤圆》,并与主要演员签有肖像使用协议。因此,重庆全心与“凌汤圆”关系更为紧密,已为消费者所认可。

2017年,由国企变为民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胜斌


责编郑亚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