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跑团:黑暗中奔跑,总有一束光指引
严伟的苹果5手机永远不会亮屏,但在黑暗的屏幕下,严伟可以通过听一段段像旧式磁带机快进时那种“唧唧唧”的语音,来获知微信中其他人给他发过来的信息。
这是一种惊人的能力——就跟他的眼睛一样。尽管他眼前永远是一片黑暗,但黑暗背后,是他五彩斑斓的梦想。
严伟
我的重马
早上六点半,薄雾、微冷,严伟穿着跑步的短衣短裤出现在南滨路万豪酒店楼下。稍后,来自内蒙古的孟可和北京的仲纹也下来,他们三个是本次重庆马拉松非常特殊的团体——黑暗跑团。
严伟是山东人,他出生不久就患上视网膜瘤,31岁的人生中完全没有视觉记忆。孟可和仲纹都是在成年后遭遇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逐渐退化,曾经熟悉的一切在眼前慢慢消失……
跟严伟一直戴着一副墨镜不同,孟可和仲纹看上去跟普通人没有区别。仲纹是个52岁的妈妈,25岁的女儿在美国工作,瘦削娇小的身躯让她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对于记者这个判断,她哈哈笑着:“你的眼神儿看来也有问题啊!”
孟可
仲纹
他们是国内各项马拉松的常客,前一周,刚参加了背靠背的都江堰双遗马拉松。但对于重庆马拉松,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略微激动之下,严伟和孟可有些休息得不好。
赛前,仲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重马,我来了。他们这次有着明确的目标——冲击自己个人最好成绩,严伟和孟可之前的全马最好成绩是3小时15分和3小时16分,仲纹是4小时30分——对一般人而言,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公益组织“黑暗中对话”为他们招募了陪跑志愿者。志愿者陆续赶到,都是自费,孟可四个,严伟四个,仲纹五个。有的志愿者是第一次陪跑,有的已经陪跑了五六次。每个人的衣服背后都写着“陪跑”,负责在比赛中为视障者引领方向、排开人流。
天上下着小雨,严伟有些担心“下雨跑不动”。幸好,赛前半小时,雨奇迹般地停了。严伟站上起跑区时,仰头望着天,似乎想感谢老天的帮助。
严伟在读屏软件的帮助下使用微信
体验者
“你为什么要参加马拉松?”
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不一样,但对黑暗跑者来说,答案却惊人一致。
严伟从8岁起就寄宿盲校,在黑暗中的孤独如影随形。人生的前二十多年,严伟都是个沈默寡言的人,与今天的健谈有如天壤之别。2015年5月,他突然决定跑步——他在一家盲人按摩店上班,上班之余,让妹妹牵着跑。但妹妹的体力只能支持一两公里,后来只好让妹妹在前面骑车,他在后面靠一根绳牵着。黑暗的世界让他心无旁骛,仅仅训练4个月后,他就参加了北京马拉松。
训练结束后,从事推拿的严伟经常要给自己按摩放松
那是状况百出的第一次。赛前他联系了一名志愿者,比赛中由于无法适应他的节奏,两人配合非常糟糕,摔倒、相撞屡屡发生。
但那也是改变他生活的第一次。半途中,那个志愿者把他交给了同样参赛的卢为。此后,严伟对卢为这个重庆崽儿产生了极大的信任,他们在一起跑了五个马拉松,成为好朋友。“他说只要我想跑,他就愿意陪我,这份感动我会一直记得。”严伟在给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讲述他们相识的经过时,一直挂着笑容。
同样在那次马拉松上,严伟认识了同样第一次参赛的孟可。之后,他们一起参加了杭州、上海、北京、丽江、都江堰等马拉松赛事,在2016年的杭州马拉松上,两人认识了北京来的仲纹。
孟可在十八岁高考前夕发现视力开始退化,接受这个现实,孟可花了很多年。“世界都灰暗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干什么。”跟严伟一样,孟可最终也选择了盲人按摩的职业,他去跑步也是“想体验人生”,体验曾经习以为常却又一去不返的人生。
成立于2016年4月的公益项目“黑暗跑团”给了他们一线光明,该项目旨在“以跑道无障碍,促人心无障碍”。成立至今,组织参与了22场马拉松赛事,有六百多视障人士参加,更有数倍于此的陪跑志愿者参与。2017年4月,他们还把严伟送到了马拉松爱好者的圣地——波士顿马拉松。
习惯了身处黑暗中的生活,赛前严伟用剪刀给自己剪指甲
陪跑者
程益在一家博物馆工作,是本次重马黑暗跑团的领队,更是一名参加过多次马拉松赛事的陪跑志愿者。
在出发准备区,程益给陪跑志愿者分配任务:谁领跑,谁牵引,谁保障。他们拼命往前挤,希望能到达更靠前的出发位置。从历届马拉松的经验看,前十公里是最难的,人太多,挤来挤去,视障者跑起来很艰难。
一名视障跑者完成马拉松,一般需要4名陪跑。一人在前领跑,排除障碍;一个人与视障跑者用陪跑绳相连,带领方向;另两人在旁边协助并轮换。
陪跑绳连接着陪跑员和视障跑者
陪跑志愿者一般都是马拉松高手,速度比视障者快,但事实上很多陪跑者跑不完全程——要跟着视障者的节奏,自己的节奏完全被打乱,这在马拉松跑中是件很累很累的事。大多数陪跑者都经历了赛前训练,会让他们蒙上双眼,在跑道上由正常人带领往前跑,“那种感觉太可怕了,我腿发抖,根本不敢大步往前跨。”卢为说。
在上周的都江堰双遗马拉松赛上,有个抖音的主播拍了一段短视频,陪跑者牵着视障者往前跑。30秒的视频,在短短一天内就被点击了200多万次,十几万人点赞。有网友留言说“是需要多少信任才敢在黑暗中奔跑”、“ 守护别人的梦的人,真的好美”。
孟可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北京马拉松,七公里时跟陪跑员撞在一起,十几公里时已经完全跟不上,但四个陪跑员全部停下来陪他一起走。他们走了二十多公里,走到终点时,孟可哭着拥抱了每一个人。
仲纹的每一次马拉松都有很多人来陪她跑,在北京的一个盲人跑团专门抽人陪她训练,一位30多岁的志愿者连续陪她跑了四场。
在三位视障者居住的城市,还有大量的志愿陪跑者在平时陪他们跑步、训练。
比赛中的孟可
终点前
卢为和三名陪跑志愿者带着严伟最先出发。
这是最强的一组,一周前刚刚跑完都江堰双遗马拉松,严伟成为中国马拉松史上第一个盲人兔子——组委会邀请、戴着兔耳朵头饰、以某个固定速度跑完全程的选手被称为兔子,他们的作用就是给身后的参赛者提示,跟上兔子的速度,就能达到他背上所展示的成绩。
严伟跑的是3小时30分的兔子,这跟他的实力很接近,但由于是配速跑,消耗体力要大得多。参加完都江堰的比赛,严伟到卢为家住了一周,白天跟着卢为去上班,晚上到工商大学训练。
前十公里是最难的,四名陪跑员时不时要喊:请前面的跑友让一下,后面有盲人跑者。很多人表示理解,也有人表示不满。到半程的时候,严伟发现自己状态有些跟不上了。他知道自己完不成冲击3小时10分的赛前目标。卢为说,他们鼓励他尽量跑出个人最好成绩。
同样参加了背靠背都江堰马拉松的孟可和仲纹也遇到体力不足的问题,孟可甚至和陪跑者撞在一起差点摔倒。
漫长的马拉松赛程考验着视障跑者和陪跑员的默契
在终点线前,孟可和两名陪跑员携手冲线,3小时15分创下了他的个人最好成绩。孟可在终点处拥抱了两位陪跑志愿者,其中,来自昆明的志愿者吴志松找来一张塑料布批在身上保暖,手微微发抖,已经有痉挛迹象。他是第一次陪跑,原本成绩2小时45分左右,这次慢了半个小时,反而累得直不起腰。
1分钟后,严伟和四名陪跑者手拉手冲线,在撞线那一刻,严伟停顿了一下,他想把这一刻拉得长一点。3小时16分,再快哪怕几十秒就能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严伟有些不甘心,但遗憾并不算大,参与和体验,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4小时40分,仲纹出现在终点,她执意要和四名陪跑志愿者一起排好队携手冲线。成绩不好,但她说:“女儿会为我骄傲。”
重马官方组委会在领奖台上为严伟和孟可颁发了“最美黑暗跑者”的纪念牌,观众爆发出山呼般的喝彩。
这或许就是跑步的魅力,总有一束光指引,哪怕周围全是黑暗。
孟可和陪跑员在比赛中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廖平/文 钟志兵 钱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