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智能下单,方便得很,一个小时不到新鲜蔬菜就给我们送到家门口了。”5日,己亥年大年初一这天,许多菜市都关门闭户,大坪街道马家堡社区87岁的吴选清和李彩英老俩口倚靠沙发,在手机上选购网上超市上的蔬菜瓜果。
这是二老携手走过的第62个春秋,也是他们从家乡江苏来到重庆的62个年头。他们的“钻石婚”,正是重庆建国以来发展史的最好印证。“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重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变化太大了。”每当回忆起这62年的往昔岁月,吴选清和李彩英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泛起阵阵红晕,眼中满是光芒。
为国家发展千里赴渝 62年后四世同堂好闹热
“祝大家春节快乐!”昨(4)日大年三十,吴选清和李彩英在儿女、孙子外孙女、曾孙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幸福,一大家子人仔细数一数,竟是四世同堂的十口人。老俩口的大女儿如今都已60有余;家里的小辈子都很争气,外孙女甚至因为喜欢重庆,在外求学后,放弃了上海外资银行的工作,回到这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还在3年前给老俩口添了一个乖巧的曾孙“小幺儿”。小幺儿吃团年饭吃得高兴,没忘给二老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惹得他俩一阵喜悦。
从“老祖母”李彩英1957年从上海来到重庆,吴选清追随爱人脚步来渝定居后,家族已经在重庆度过了62个年头。现在,家里的年轻人已经对江苏话、重庆话自由转换,成了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了。热闹之余,吴选清跟上游新闻记者唠起了往事:1951年,同在上海读书的常熟人吴选清跟李彩英相遇,6年的爱情长跑后,两人于1957年喜结连理。同年,因为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李彩英技术过硬,放在现在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技术宅”工科女生,单位将她分派到重庆,吴选清也毅然决然追随而来。
就像李彩英所说,“那会儿心里都想着为国出力,国家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往哪里跑,谁知这一待就是62年。”
杨家坪大坪解放碑 老俩口的记忆里也有你和我的老重庆
“坐了几天几夜的逆水船,朝天门靠岸,就是到了重庆了。”李彩英描述着1957年初来乍到陌生城市时的激动和“冷汗”直冒:从小在江浙出生长大的她,一下船,看到朝天门码头旧时老长一坡的梯坎,吓得行李箱差点都没拿稳。“但是没办法,还是只有硬扛上坡。”
老俩口还记得,刚来重庆时他们被分配到了杨家坪附近单位。那会儿不像现在有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周围放眼望去全是“田坎”。偶尔周末想“进城”——去解放碑转一转,还得乘坐当时的“辫子电车”过去,途中会经过两路口。
1973年搬到大坪九坑子以前的杨家坪,在吴选清的脑海中,如果想要娱乐,只有去附近“草房子”似的老川剧院和建设电影院;如果要在家里开火做饭,得自己捡煤球、自己劈柴火;如果想联系千里之外的亲朋弟兄,完全只有靠一个月一封的信件。
他们那还记得,1973年搬到大坪,那会儿整个大坪区域只有一个储蓄所,相比还有一些娱乐场所的杨家坪,大坪更像是“乡坝”(“田坎”)了。
半个多世纪后 他们用智能机买菜和“千里对话”
前几天,吴选清在微信家族群“三代五地”上通知儿孙己亥大年团年饭具体信息。一个微信消息过去,儿孙们纷纷“点赞”附和。这一切,都是62年前的老俩口无法想象的。
除此之外,城市各处发展也让他们叹服:大坪从“乡坝”赫然变成了坐拥时代天街CBD的商务中心,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各类银行也早有五六家;(杨家坪的变化比大坪更大,)无轨“辫子电车”被舒适的空调车取代,新增了快捷方便的(凌驾半空的)轻轨(所取代);杨家坪的变化太大了,后来在一次回到杨家坪,梅堡公园盛开的花朵让老俩口满心欢喜;解放碑不再是从前最高的建筑了,抬头看看高楼大厦,头仰起来,帽子望掉了都望不到顶......不变的是,吴选清20多年的爱好——唱歌。
不过,从前唱歌机会难得,现在,曾经的文艺青年只要拿出一张张DVD,就可以播放。他时不时都要播放一张CD,和爱人一起回忆自己的歌唱视频,跟着曲调哼唱。
正如吴选清李彩英老俩口所说,大半个世纪以来,经历过艰苦的年代,现在儿孙满堂,日子越过越红火,“这62年,我们生活很幸福!幸福的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在重庆过了62年,城市的日新月异太让人震撼了!”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