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贤并没有看过那部讲述死亡和遗忘的电影《寻梦环游记》。但这位特殊的老人,用延续70年的思念,让那些可爱的人们一直活在她的心里。
95岁的郭德贤,是“11.27大屠杀”白公馆脱险志士中唯一健在的一位。每年她都来看望战友,70年来从未间断。
今年清明时分的烈士墓,她又来了。
逝者长逝,天人永隔。延绵不绝的思念,却让分别的日子变短了,让生与死,有了一种奇妙的连接。
纪念:坐着轮椅也要来看望战友
早上5点不到,老人就醒了。“昨晚她辗转反侧,觉都没睡好。”护工苟女士语气里透着心疼。最近两年,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各种疾病缠身,自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就一直住院已一年多。在医院走廊走上十米她都会觉得很累。护理人员都劝她不要再出门了。
郭德贤轻轻摇摇头,态度很坚决,“要去。还能去看他们几次呢,去一次少一次了。”
起床后,郭德贤请护工把满头银发梳了又梳,直到她对着镜子觉得满意为止。她已早早地让人帮她从家里找来最喜欢的一件衣服,紫红条纹,穿上人显得特别精神,再系上素雅的蓝色丝巾。
她希望长眠的战友们看到的“小郭”还是像从前那样美美的。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烈士墓,一群烈士家属围上来嘘寒问暖。她拉着这些弟弟妹妹的手,问候彼此的生活情况。
以往都是她独立走到烈士墓,今年清明节,郭德贤坐着轮椅来到墓前,“实在是走不动了。只有坐轮椅来咯。”她有些抱歉地轻声说,又像是说给躺在那里的人听。
被推到烈士墓前时,她执意从轮椅上艰难地站起身,凝视烈士墓许久,将手中的白色菊花抛出,泪水夺眶而出。经过镌刻着312位烈士英名的纪念墙前,郭德贤的眼光温柔起来,用目光一一扫过,似乎在向他们问好。
思念:每一天她都在想念着他们
呈现在郭德贤眼前的,不仅仅是一片青草覆盖的坟冢。
是江姐,那个个子小小,柔弱又倔强,组织狱友们跳秧歌舞的女孩,她带着50斤重的脚镣,要用绳子把脚镣拉起来才能迈开脚步,但她跳起来看上去是那么轻盈。
是她的云阳老乡刘石泉。被押解出去枪杀前,路过平二室时,跟罗广斌等同志告别。他笑嘻嘻地说,“老罗,我先走一步,我把饭煮好,等你们来吃。”因为刘石泉曾经当过炊事员,那么一个乐观的同志,牺牲之前还在开玩笑。在牢房中每听见一声枪响,她的心就颤动一下,痛不欲生。
郭德贤单独住一个牢房。特务看得紧,不能随意跟人说话,只能趁着每天十分钟的散步时间,大家相互看一看,相视笑一笑。用微笑鼓励着彼此。虽然平时彼此接触不多,但非常团结,有女同志在监狱里生了小孩,男同志把吃的省下来送到女牢房门口,把衣服脱了给婴儿当尿布。
“今年都已经七十年了么。”她抬起头,有些惊讶地问。老人或许对时间已没有那么敏感。在她心里,躺在草地和鲜花丛中的战友们,似乎昨天还跟她在一起说笑,他们一起热烈讨论着,从监狱里出来,会干些什么,会为新中国建设做些什么。
“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他们。”郭德贤说,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都已经听到了解放军的炮声,都知道黎明就在眼前,却被无情残害。每每想起,便觉得万分心痛。
回忆:黄显声将解放捷报告诉她
张学良的副官也是小萝卜头的老师,黄显声将军和她是“邻居”,就关在隔壁牢房。黄将军在狱中享有“特权”,特务被迫给他订了一份《中央日报》。一有重大消息,黄将军都会写在小纸条上,从门上被老鼠咬的一个小洞传给她。
每当有小纸条从洞里塞过来,郭德贤就心领神会,悄悄藏起来,看完后又在放风时传给其他狱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讲了话,解放军打到哪里了,哪个城市又解放了……这些消息都来源于珍贵的小纸条。他们人在监狱里,却跟随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
说到一件往事,郭德贤捂住口笑起来。平时吃的一碗饭,面上只有一点拌了盐的萝卜缨。8月15日那一天,竟破天荒挑出了一块肉,有拇指那么宽,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务发了“善心”。郭德贤心里乐坏了,因为这天正好是她的的生日!那块珍贵的回锅肉,在嘴里抿了半天才舍得吞下,“现在想起那个味道简直是太香了!”
激动:男同志用被面绣狱中红旗
郭德贤说,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在狱中绣出红旗的情节,是艺术家们根据真实情况创造出来的。而实际上,绣红旗的是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关在白公馆平二室的男同志。
罗广斌他们得知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后,就商量着,“我们也来做一面国旗,解放时拿着旗出去,庆祝胜利!”
郭德贤满心赞赏地说,平二室牢房里关的都是大学生,很有学问,也有想法。罗广斌有一床铺盖是红色的,他们就拆掉被面,把上面绣的花剔掉。
但狱友都不知这五颗星是怎么个摆法。于是就想象:一个大五角星必然在中央,其他五颗簇拥在周围。于是,红色被面加上黄纸,监狱里第一面红旗就这样诞生了。红旗做好后还不能被特务发现,于是他们把床下松掉的楼板一块块撬起来,把红旗叠好放进去,再把地板重新钉好。
大家都兴奋地互相握手,“我们也有红旗了!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要抬着红旗,含着热泪去迎接我们的党!”这话传到郭德贤那里,她欢喜得不得了,也激动得睡不着觉,心里天天背着那两句话。
“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抬着我们的红旗,含着热泪去迎接我们的党……”心里重复了上百遍,睡觉前也要念一遍,生怕忘记了。
悲痛:不是说好了一起迎接解放么?
但大部分同志没能等到重庆解放那天。11月27日,大屠杀发生,三天之后,重庆解放。12月4日,郭德贤和其余幸存同志们一起,回白公馆收殓战友们的遗体。在二层的楼板里,大家找到了这面五星红旗。
郭德贤和战友们把红旗展开,立刻忍不住嚎啕大哭。她流着泪哭喊,“我们不是说好了,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要抬着我们的红旗,一起出去的吗?”
大家拉着红旗,抱在一起,边哭边喊战友们的名字:“陈然,刘国鋕,王朴,你们在哪里?”
为烈士们收敛尸骨的现场,更是惨不忍睹。
前几日雨雪纷飞,白公馆的烈士尸体被浸泡在血水中,很多同志半截身子都已血肉模糊,只能从衣着上辨认。有的人衣服和血肉粘在了一起,只能用手一个个掰开。被大火烧过的渣滓洞,有的烈士被烧得面目全非。她认识的一位叫黎洁霜的女同志,和丈夫一起遇难,还带着一对儿女,爸爸一人抱一个。女儿把妈妈的脖子抱得紧紧的,怎么也分不开。
说到这里,郭德贤又哽咽了。
心愿:红岩精神永流传
退休后,郭德贤担任了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常年到各所学校给同学们作报告、讲革命故事。在她看来,现在90后、00后虽然喜欢上网、玩游戏,其实也喜欢听革命故事。“像60后、70后还有80后,很多是听着红岩故事长大的。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东西多,更不能让他们丢掉这样宝贵的财富。”
当年一同脱险的狱友,已相继离开。老人一点不惧怕死亡。“即使我们不在了,你看,还有这么多来烈士墓扫墓的人,红岩精神还会一直传承下去。”
“不忘记他们,他们就没有死。”郭德贤望向远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看着远方的战友。这句话,竟跟《寻梦环游记》所讲述的不谋而合。
延续了70年的思念,很长,又很短。只要不遗忘,他们就会一直活着。
新闻多一点>>
白公馆大屠杀从11月27日下午四时开始,进行到深夜。这时,渣滓洞不断打电话给白公馆,请求增援。特务将剩下的十九人交白公馆当天值班看守杨钦典看管,其余人赶往渣滓洞。
难友们平时注意对杨钦典进行策反教育,使他在思想上比较同情革命者。在关键时刻,他弃暗投明,打开牢门。十八名难友在罗广斌的指挥下,冲出虎口,越狱成功。谭谟在刑场身中四枪未死,爬出尸坑,侥幸逃生。
据红岩联线工作人员介绍,作为“11.27”大屠杀中白公馆脱险的革命者中唯一健在的一位(渣滓洞脱险革命者还有一位健在者是孙重),郭德贤每年的清明和“11.27”坚持前来扫墓,从不缺席。
郭德贤出生于重庆云阳一个富裕的家庭。1936年,她在上海读书的哥哥回到家乡,联络进步老师筹划武装起义,她的家成了武装起义的秘密基地,15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带着女儿郭小波和儿子郭小可,先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后又转移到白公馆。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