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拧成一股绳后力量可不小。”6月26日,铜梁区土桥镇六赢村便民服务中心,陈云生、杨明德、夏成学3名党员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旁边的荷花观赏区,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虽然荷塘里花开得还不多,但是一进入7月,估计就是观赏荷花的最好时机了,随着暑假的临近,学生客流量明显增大,预计全村的农家乐又会火上一把了,今年下来,全村群众的腰包估计比往年会更鼓。
土桥镇是全市有名的荷花观赏胜地,荷花园面积上千亩,百亩爱莲湖周边则有较为完备的旅游设施配套。今年去土桥,还可以漫步“西郊绿道”,50公里的绿道串起了西郊5个镇街13个村,同时具备交通、健身、旅游、产业功能。“今年的荷花节是6月14日开幕的,作为一个节日已经搞了八九年了,15号的彩跑也是在这里起跑的。”有30年党龄的夏成学谈起荷花如数家珍,他管过荷园和莲藕基地,现在又在中药材合作社帮忙,基础设施的升级,让村民越来越有奔头。
道路修到家门前,果农家一下增收好几千
70多岁的村民李正海,家里种了400多棵桃树,往年,他都是把桃子摘下来放在箩筐里,挑到街上去卖,能卖两三块一斤。因为一出家门是两三公里的土路,有时李正海卖桃子回家时,被夏成学骑摩托遇到,还会顺便捎上他一段。
今年,四好农村路修到了李正海家门前,夏成学说,大家伙儿帮忙把李正海的桃树挂果照片发到微信上,桃子林一下就火了,“5块钱一斤,不愁卖,还有提前付钱预订的。很多铜梁城区的游客也闻讯而至,李正海卖桃收入一起涨了不少。虽然具体数字他不说,但是我们都晓得肯定不会差。”
由于不少上了年纪的群众用微信有些不便,夏成学等听说后,都会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用微信收款。荷花节期间,很多在路边卖菜、卖水果的群众都会熟练地用二维码收款,方便游客。
“修路对大家都好,但是前几年还有些群众不愿意拿点地来修路。”回忆起几年前修路的情景,夏成学夸起了67岁的老党员陈云生,“修便民路要占几户人家的土地,他觉悟高,不仅愿意被占地,还愿意拿出自家的土地置换那一两户不愿被占地群众家的土地。”
乡村振兴讲习所带动村里多元产业共同发力
荷和原乡是依托土桥荷花打造的一个品牌,定位为“原乡风情,大美铜梁,一个让您安放乡愁的地方”。六赢村有2937人,有党员77名,该村因附近有六赢山而得名,荷和原乡美丽乡村示范点的打造让六赢村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来到这里,可以品味绿水青山之韵,让不少游客心旷神怡。
67岁的党员杨明德正在离家不远的一个私人养兔基地帮忙搞建筑管理。“村里的乡村振兴讲习所经常会请专家来讲党课,讲法律或养殖产业、讲经营管理,有时也讲健康,每期参加的党员和群众都有好几十人,积极得很。”
六赢村充分推行干部信息、服务、承诺公开,办好乡村振兴讲习所,组织发动群众全面参与,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莲藕、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规模发展。村里种植莲藕3100亩,并注册了“龙乡莲藕”商标。
六赢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英说,基层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强,虽然部分党员年龄比较大,但都积极在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等多个方面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村里外出打工的党员只有20多个,大部分还是留在村里。前几天,她和陈云生就一名群众的竹篮子与游客的纠纷进行了妥善调解,陈云生说,无论如何不能影响村里的旅游形象。
组织振兴为铜梁乡村注入强大发展活力
2018年5月,市委确定铜梁区为全市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土桥镇六赢村是一个示范点。去年4月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在铜梁召开后,铜梁区委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18项工作措施,通过全面配强镇街领导班子、全覆盖选派乡村振兴工作指导组,实现组织振兴引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
通过“扎桩工程”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不少基础薄弱的村都被精准配强了“第一书记”,266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得到改造提升。铜梁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后,累计回引15591人返乡就业创业。通过全面推行村民积分制工作机制后,组织改动群众改水、改厕、改厨,规范柴草堆放和家禽饲养,人居环境大大提升,群众“自觉干”、“比着干”、“争着干”还引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近年来,铜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脱贫,每年整合不少于6000万涉农资金进行股权化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村社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00万元。通过开发手工扎龙、荷花茶、龙纹陶瓷刀等特色旅游商品70余种,向高附加值产业要效益。另外农村电商品牌“爱在龙乡”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已有7051个农特产单品上线交易,交易额近2亿元。一派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龙乡大地形成良性循环……
上游新闻记者陈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