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2019年11月10日下午,美丽的嘉陵江畔,2019重庆英才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在这场集交流思想、促进合作、对接人才于一体的国际性招才引智盛会上,重庆签约引进急需紧缺优秀人才608名,签约项目达201个,签约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重庆如何是做到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回顾去年一年的采访,一个个镜头从上游新闻记者中脑海里闪回,答案就在其中。
镜头1:
一个月让山东博士改口“我们重庆”
“我希望能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重庆的产业发展上。”这是去年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一位山东博士说的话,让上游新闻记者记忆犹新。
这位博士姓姚,此前从未来来过重庆,为何初来渝一个月就改口为“我们重庆”?
在采访中,姚博士道出了缘由。
“这里的人才政策很吸引我,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我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这里。”姚博士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她刚与重庆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成了进站协议,“我进入重庆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能够在重大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中心跟随潘复生院士继续学习。我们重庆有很多镁合金的相关产业,让我能够学以致用。”
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像姚博士一样对重庆青睐有加的高层次人才还有很多。
据统计,共有1200余名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博士组团来渝“找工作”,在重庆尚属首次。
这与重庆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密不可分。
今年6月,重庆市推出英才计划,承诺给予入选人才最高20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给予每个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0万元的支持经费,并提供优质服务。重庆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2000名、团队500个。目前,有389名人才、95个团队首批入选重庆英才计划。
随后,重庆又出台了《关于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贷”及相关金融服务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在我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持银行“英才卡”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人才贷”。
引才先引心,重庆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向来渝人才传递出满满诚意。
镜头2:
求贤若渴 区负责人现场公布手机号
好政策更需“好”落实。
在采访中,重庆各个区县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也让给上游新闻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两江新区专场推介洽谈会上,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顺在作推介演讲时,向在场的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投资机构代表、创业人才等近150人,公布了自己的私人电话和微信号,“有困难,有问题,随时可以电话我或微信我,我都会想办法解决和解答,我们绝对不是引进来就不管了。”
李顺这番话可不是“光说不练”,现场两江新区就为广大人才团队发出六个“红包”:整机+配套、市场+金融、资本+股权、资产+政策、资源+项目、平台+园区。
“每一种‘红包’都有很多,都是前者试验过,效果很不错。希望你们来了以后把这些‘红包’用得更好。”
李顺说,两江新区一直注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分领域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教育医疗人才引育政策,与市级“鸿雁计划”优惠政策进行“叠加”享受,每年安排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有力保障人才服务及政策兑现。
在针对创新创业、卫生、教育和企业高管等高层次紧缺人才方面,两江新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开办资助,每年补贴10万元工作经费,并免费提供不少于300平米的办公用房。对创办企业且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占投资50%以上的,最高可获得200万元安家补助费和200平方米免房租专家公寓等。
不仅两江新区,在2019重庆英才大会上,全市各区县都广发“英雄帖”,用政策福利和真心诚意吸引人才。
镜头3:
22岁重庆小伙喜提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除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扎实推进,去年重庆在高技能人才方面也喜获丰收。
去年5月30日,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闭幕式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赛吸引了44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名人员参赛,在18个比赛项目中,6名重庆选手获得3金1银1铜1优胜。
两个月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重庆培养选手更是荣获了“4金4银2铜3优胜奖”,创造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数、奖牌数位列各省区市前列、中西部首位。
其中,22岁的重庆小伙梁攀代表中国队夺得电子技术项目冠军,实现了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去年12月,当上游新闻记者再次采访梁攀时,他已成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组成员,担任电子技术项目重庆集训基地教练,负责带领电子技术重庆集训队及学院梯队世赛班选手训练。他说,希望能把自己的训练和比赛经验分享出来,为重庆培养更多的世界冠军。
正是这种“传帮带”,才让重庆的高技能人才层出不穷。
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数据统计,重庆技能人才达到37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2.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人社部发文公布重庆新获评全国技术能手42名,新评重庆技能大师10名、全市技术能手50名,评选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30名。新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新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