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战疫英雄》第6集 | 人民的力量
04-18 23:03:27 来源:第1眼

第1眼消息,疫情防控,事关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虽然这是一场硬仗、苦仗,但是从过去的几十天里,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用行动传递出的爱心接力,用善举缔造出的奇迹。也正是这一股坚不可摧,有情有义的人民力量才给了打赢这场战“疫”最足的底气。

黎河均:我送的不仅是蔬菜 更是情谊

这是1月27日,武汉商超“重庆爱心蔬菜特卖区”前。这里的重庆“爱心蔬菜”涉及30多个品种,所有菜品统一售价均为2元1斤。这也是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为保障武汉市民生活最早到达的物资之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黎河均。

黎河均是本次“爱心蔬菜”运输车队领队。1月24日深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庆交运集团等单位在重庆双福农产品市场召开驰援武汉蔬菜产品的紧急部署会,决定统一调配合计366吨蔬菜共14车驰援武汉。当天晚上,黎河均迅速投入工作:

21∶30,召集车辆和司机;

23∶30,所有人到达双福国际农贸城集合,连夜装货。同时,黎河均还制定运输计划,为队员购买口罩、饼干和方便面等。

大年初一早上10点,黎河均带领17名驾驶和维修人员,满载着重庆支援武汉的366吨蔬菜向武汉进发。

重庆与湖北尽管接壤,但两地的气候在此时截然不同。走南闯北、运输经验丰富的队员们走在半路上发现,从重庆石柱冷水服务区到湖北宜昌约320公里的路面上早已结冰。漆黑的深夜,风雪交加,能见度只有30米。这放在平时绝对不可能继续前进。但为了确保救援物资早点送达,在-5℃的高速路上,黎河均3次独自下车,拿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查看路况,同时指挥车队安全行进。沿途服务区都没开放,饿了,他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啃干方便面充饥。

就这样经过20小时约1000公里的疾驰,大年初二早上九时许,黎河均一行安全抵达武汉,蔬菜经配送后立即上架超市进行销售,并专设“重庆爱心蔬菜特卖区”。

黎河均:能让武汉人民能吃上新鲜蔬菜,武汉菜价正常,就不枉我们跑这一趟!因为我们共饮一江水。

唐祖成:有幸成为“中国速度”的创造者 我很骄傲

“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迅速建成,被外界称作“中国奇迹”。作为医院建设者之一——重庆“90后”建筑工人唐祖成曾在那片热火朝天的土地上日夜奋战。他说,有幸成为“中国速度”的创造者,他很骄傲。

当1月27号“火神山”医院招募建设工人的消息传来,还在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过年的唐祖成几乎没有犹豫。当天夜里,他带上工具和简单的行李,与5名工友一道启程奔赴武汉。

唐祖成和工友的任务是必须在10天内完成4栋医疗用房的建设,每天工作近20小时成了他的常态。他吃住都在现场,困了就抱着锯子和电钻在角落打个盹,起来又继续干。只花了两天半,他们便参与完成了1号楼的建设,紧接着建2号楼时,一墙之隔的1号楼已经开始收治重症患者。

作为班组的小队长,有着10年集装箱板材组装经验的唐祖成对建筑工艺一直很“较真儿”,尤其是这一次。小到螺丝眼儿,大到门窗、隔墙拼缝,他的要求十分苛刻。2月7号,他参与建设的火神山医院的4栋医疗用房终于全部竣工。唐祖成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全部任务。

汪德强:打好科技抗疫攻坚战

汪德强,是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验医学院教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汪教授和研究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工作。由于没有参考资料,他们只有根据SARS的研究和MERS的研究,分析以后进行设计优化实验过程。最忙的时候,整个团队每天工作20小时左右。

3月初,汪德强所在团队研发出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全国首个也是迄今唯一获批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在国内完成超过3万人次的检测。

目前,该团队研发的系列抗体检测试剂盒已经实现量产,并已出口亚洲、欧洲、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可是对汪德强来说,还远不到可以休息的时候。在他看来,帮助确诊患者,并不是研究的终点,后期辅助治疗、疫苗开发评估等领域,还有更多的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开发。现在,他又开始了新品类的试剂盒研究。

郭茂:支援一线 义不容辞

和汪德强一样投身于医疗物资研发生产的还有很多。郭茂,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全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远在国外的他,立刻回国带领企业紧急恢复口罩生产线,成为全市第一家有资质批量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的企业。

截至目前,他们共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约70万个,其中,55万个由市政府、区政府统一征调支援一线抗疫,10万个以成本价投放市场,5万个赠送给一线社区干部和志愿者。

谢智强:镜头在前 危险在前 我亦在前

谢智强,一位90后年轻摄影记者,在他看来,作为新闻人的职业兴奋感“永远在靠近一线的地方”。 从除夕开始,谢智强一直战斗在战疫一线。

谢智强:疫情爆发以来,作为摄影记者,我的神经一直绷着,但脑海中,没有大片,没有大奖,只有记录,这是摄影记者的使命。镜头在前,危险在前,我亦在前。

作为重庆日报摄影部记者,谢智强用镜头记录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见证了无数“逆行者”无惧危险、冲锋在前的崇高精神,以及发生在“战场”里的爱与暖。

《战疫24小时》是他首次穿上隔离服在病区完成的全媒体作品。

《一碗汤圆无言相依》的隔空拥抱画面更是感动无数人。

2月13日,已经在战疫一线奋战16天的谢智强跟随重庆医疗队抵达武汉。2月22日,谢智强再次穿上隔离服实地探访武汉的方舱医院,成为重庆日报首位进入方舱医院采访的记者。

作为一名90后媒体人,谢智强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深入最危险的地方,一直在战“疫”路上,以实际行动履行年轻媒体人的责任担当。

2020年的开局,注定与众不同。有人说,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可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在危机面前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普通人。英雄,就是一次次的挺身而出。英雄,就是用平凡成就伟大。战疫之下,每个奔赴前线的亲历者,每个舍生忘我的参与者,每个抗疫瞬间的见证者,人人都是英雄。他们是医生、是科研人员、是志愿者、是工人、农民、学生、是你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向所有的战疫英雄致敬!

让我们向最好的你们致敬!

第1眼

原标题:《战疫英雄》第6集 | 人民的力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