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仅是一座有着众多现代摩登打卡地的城市,更是一座有着众多历史故事的人文城市。在南山黄桷垭文峰塔下,一个可以俯瞰长江及南岸渝中的山头上,一幢中西合璧的老屋坐落在葱郁的树林之间。
这幢古朴而沧桑的百年老屋曾是一位德国军医的山间别墅,虽显风残破败之态,却是风涌云动的历史见证者,一砖一瓦都是过往时光的镌刻。
陈旧泛黄的屋基方石,沧桑的青砖墙壁,中式木雕造型的屋檐,南欧风格的百叶窗,青瓦铺盖的阁楼屋顶……5月19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看到有不少市民和游客在这幢藏身于秘境深处的别墅前探索打卡,脸上充满茫然而迷惑的神情。
从老建筑前门的几块石碑得知,这里曾是德国大使馆旧址,早在1991年就被设立为南岸区区级文保单位。另一块新铭牌显示,重庆市人民政府于去年11月将其确立为黄山,南山陪都遗迹之一。
铭牌上的文字介绍,这幢老屋建于1906年,是一位德国军医的山间别墅,1940年6月至1941年1月被用作德国使馆躲避日军大轰炸的临时馆地。守屋的老人告诉记者,目前这里由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来维护管理,前几年曾有几个剧组来这里拍过戏。
一位市民一边拍照,一边吃惊地说:“以前从来不知道这里有德国大使馆,是来看楼盘时才知道的,所以专门过来打卡,原本以为是地道的德国建筑,没想到是中国风格”。另一位黄桷垭的当地市民说,他曾经到屋内参观过,“十年前,这个房子还挺好,外墙很干净,里面有一个大酒窖,可能德国人爱喝酒吧。”他还告诉记者,“这个房主的墓就在老屋旁边,他的儿孙辈还从德国回来扫墓为碑文填漆”。
在使馆屋前几米的松树林边,果然矗立一块圆头墓碑,上面碑刻着外文“Dr P.Assmy 1869~1935”,即“保罗·阿斯米(音译),生于1869年,卒于1935年”。“德国军医为何来到重庆?一个外国人为什么长眠南山?”不少打卡老屋的市民在惊奇之中不禁疑惑难解。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知这位长留在重庆的德国军医身世:保罗·阿斯米1869年11月5日生于波兰缅济热茨市,后来到中国行医,与一名叫刘顺琼(音译)的汉口女子结婚,保罗去世4年后,刘顺琼于1939年卒于重庆。两人育有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伊丽莎白生于重庆。
2009年,在网上,一份署名为Paul.Assmy的德文日记则记载了保罗·阿斯米的重庆故事:为增加德国文化和政治影响,他于1906年接受德国大使馆委托,从宜昌来到重庆。保罗讲到,来中国,是因为一颗事业心,去行医,是因为一颗良心,一颗珍惜生命的心。到了重庆,保罗将他所学倾囊授之中国人,他憧憬着中国人有自己的医学院。他说,他常常模糊了自己的国籍,只关心如何教会更多的人,去救治更多的人。保罗最初在七星岗创办诊所兼学校,并把家安在诊所,除了治病、教学,业余时间,他还努力学习中文,翻译中医教科书等。
之后,保罗开始物色地方安置妻儿。由于当年欧洲人多聚集在南岸,保罗决定在英国伦敦公益会学校广益中学的后山坳筑屋,建成了私人居所。1938年,德国驻华大使馆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为躲避日本飞机对重庆的狂轰滥炸,经过商谈,德国外交官决定租用保罗的别墅,并改建为德国驻华大使馆临时馆场。当时,保罗已过世三年。
有关保罗医生的旷世情缘则源自一本知名小说,梗概是:已婚的德国医生是一名会说中文的医学博士,经常在黄葛古道上散步,有一天邂逅附近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白莎,两人一见如故,坠入爱河。白莎父亲知道后大怒,到德国大使馆讨说法。德国大使担心酿成外交事件,勒令医生回国。这对情侣抱头痛哭,最后在一棵松树上套绫自尽。后来,德国大使就把博士埋在了大使馆旁边。不过,这段“恨不相逢未婚时”的情缘无从考证,仅仅是一个凄美的传说而已。
据当地老居民介绍,自1991年以来,保罗在重庆出生的女儿伊丽莎白一家曾经多次来到南山故居为先人扫墓,在老屋里找寻时光痕迹,回忆云涌的往事。
虽然时过境迁,但这座曾见证纷繁复杂历史沧桑的南山老屋风貌依在,今天的这里也仍是青山环拥,山峦起伏,成为市民登山休闲打卡之地。
从这里穿越时空,回味更多重庆故事,换来万千感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化 摄影 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