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文化信息的储存和传播方式,带来了人类学习方式的空前革命,在此背景下,学校育人方式应该作何改变?11月6日,2020新时代学校育人模式变革研讨会在重庆渝北区首地人和街小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全国各地专家及教育界人士,共话新时代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直面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重难点。
会议现场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等带来专家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新时代学校育人模式变革的思考。
在会上,孙霄兵作了《论中国教育的个体化发展》报告,分析了我国群体化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我国教育个体化发展政策的提出、理论基础以及具体举措,明确了推进教育个体化的核心之处,引领我们深入思考和践行新时代育人方式的变革。
尹后庆认为,因为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人们从课堂获取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课堂需要向讨论和探究转变。
要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场景中进行,让知识与生活建立了联系。当学习用符号表征的知识、事实的知识与生活情景结合的时候,知识及其鲜活的价值往往会转化为学习者内心的真实的感受,转化为对外部世界的真切的理解,才能在学习中让知识形成能力,形成情感。
李政涛提出了“五育融合”,以劳动教育为例,他认为,要发挥劳动教育在育人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唯有将其与其他各育融通起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式的贯穿渗透,让劳动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中无时、无处不在,既要在这些领域进行劳动教育,也要让劳动教育返回并进入其他各育之中。
华大基因CEO、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尹烨作《基因即因 未来已来》主旨报告。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作《量子力学给教育的启示》视频报告,从量子力学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
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与专家们一起分享了“人和”育人模式,既实施育人“三协同、三路径、三特征”的整体化、系统化、综合化改革,实现了育人方式的成功转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有价值的探索。
研讨会上,由重庆人和街小学牵头,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集团、昆明市武成小学教育集团等8所学校共同发起的“新时代育人模式改革共同体”正式成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