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你可曾想过馒头也能做出年味?在她们手中,牛奶、白砂糖、酵母粉、面粉、食用油,一转眼就变成了惟妙惟肖的醒狮、财神爷、金牛宝宝......一个喜庆吉祥的春节在馒头上呼之欲出,不仅好看,而且好吃。
近日,重庆两位80后“巧妈”不约而同地将馒头做出了“年味”,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馒头做的“醒狮”舍不得吃
家住大渡口的刘婧是一位全职妈妈,儿子从小喜欢吃面食,由于担心外面卖的馒头可能有泡打粉等添加剂,从孩子2岁半时开始,她就尝试在家参照各种美食APP上的方子自己琢磨制作馒头。手艺越发精湛,她也在“妈妈群”里有了忠实“粉丝”,不断有人向她请教,她在“下厨房”APP上以“时光馒旅”的账号发布了馒头食谱,很快就被9000多人收藏。
看着春节临近,她将平时收藏的精美年画图片找出来,尝试着做成馒头。于是,醒狮、糖葫芦、金元宝、中国结、鞭炮等充满新春佳节气氛的馒头就诞生了。
刘婧做的醒狮,双目炯炯,活灵活现,还带着绣球,让人爱不释手,根本看不出是一个馒头!收到刘婧送的“醒狮”的朋友乔伊说:“这简直就是艺术品啊,哪里舍得吃掉!”欣赏了半天后放进了冰箱冷冻室“珍藏”,准备年夜饭时再拿出来。
刘婧说,制作春节系列的馒头时,色彩搭配很重要,大红、金黄为主色调,才能凸显喜庆的气息。
她通过网络带了一大批徒弟
在抖音上,欧阳勤芸在抖音“欧阳姐姐的馒头生活”发布的“馒头秀”很快就收获了3600多个赞。
这个原本是服装设计师的重庆姑娘,靠自己摸索,成为一位专职“馒头师”,每天要做上百个馒头,也通过网络带了一大批徒弟,甚至还有远在澳大利亚的学员。
春节将至,她制作的“年年有鱼(余)”“心想柿(事)成”“牛气冲天”,受到了妈妈们的强烈喜爱。她制作馒头就像制作一件工艺品:先勾勒出草图,用工具塑造每个零部件,再组装起来,最后上锅蒸。出锅后的馒头哪怕是捏一捏都会很快回弹。
欧阳勤芸对待生活非常有仪式感,几乎每个节日都会制作相关面点。在这之前,她还制作了圣诞老人馒头、中秋节的玉兔馒头等。
失败无数次后成就年货馒头
刘婧和欧阳勤芸做的馒头,忠实的“第一品尝者”都是她们的家人,原材料那也是绝对的健康。她们说,馒头上的所有颜色都来自于天然食材,比如红色来源于红曲米打碎磨成的粉,黄色是南瓜粉,绿色是菠菜或抹茶粉,蓝色来源于蝶豆花,紫色是紫薯,棕色来自可可粉,黑色则是墨鱼粉。
刘婧和欧阳勤芸还有一个共同点,在精美的面点呈现之前,都失败过无数次失败,但都坚持了下来。
说起来,做花式馒头的原材料只有面粉、水或牛奶、酵母、糖、玉米油,步骤也并不复杂,就跟做普通馒头一样:和面、造型、一次性发酵、上锅蒸。然而,每个环节都有讲究,若有一个细节做得不到位,就会前功尽弃。
刘婧之前经历过失败的次数连自己都记不清了。比如,面粉品牌不同,吸水性就不同,那么面粉和水的比例做出来的软硬度就需要反复摸索,不能照搬网上的配方。还有水温、房间湿度、酵母,各个环节的细微差别,都会影响馒头的成败。
她反复尝试,经历了一锅又一锅奇形怪状的“次品”,才做出了让儿子喜欢的好吃又好看的馒头。
欧阳勤芸也是从最基本的发面开始学习。刚开始做馒头时,失败作品数不胜数,要么是面没发好,要么是蒸出来开裂、变形。而造型失败的馒头舍不得扔掉,为了不浪费粮食,就只能“自产自销”。于是,学习之初,她每天都会吃馒头,甚至有时一天三顿都吃。不仅自己吃,家里人也跟着一起吃:用粥泡着吃,用辣酱蘸着吃,烤着吃……在反复实验了两个多月,失败了成百上千次后,才终于做出了造型可爱味道又好的馒头
两人现在仍然在不断学习,摸索着如何把馒头做得更好。刘婧认为,中国传统面点魅力无穷,还可以变化出更多花样。她所在的几个“妈妈群”里,越来越多的妈妈被她做的馒头吸引,很多也都在尝试在家动手做。欧阳勤芸也希望将这个技能推广开,在馒头里加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