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寻访“三峡库心”①丨山城唯一“江中岛城”将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07-22 19:52:11 来源:上游新闻

在三峡库区的腹心,曲折回旋的长江在两岸青山点缀下,构成一幅壮美的“心”型立体景观。

一江碧水、江峡相拥,宛如一个巨型盆景。

这里既是库区的地理中心,也是承载库区文化的重心。目前,重庆忠县、石柱、万州三地正跨区域谋划,聚力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建成“一区两群”协同发展示范区。

今年是“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全面开启之年,相关工作推进怎么样?

7月20日、21日两天,上游新闻记者跟随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专家,寻访忠县、万州、石柱三地,为你揭开三峡库心的未来“面纱”。

GetAttachment.jpg

千野草场观景台下的三峡库心

距重庆忠县城区4公里的皇华岛,是三峡库区历史上唯一的江中岛城。

这座岛是宋元战争时期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保存较好的重庆十大宋元战争遗址之一。

因东距三峡大坝、西到江津鼎山均约346公里,皇华岛处在三峡库区的“中心点”上,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峡库心之心。

7月20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在江船摆渡下登岛,再顺着江边的石阶走向密林深处,走进岛上的“皇华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窥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模样。

山城唯一“孤岛型”城址

GetAttachment (1).jpg

一号城门遗址

上游新闻记者在多个遗址发掘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在遮阳网下顶着高温“抽丝剥茧”,一丝不苟地从土层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

为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8年开始对皇华城进行规模考古发掘。目前有四个大的片区、六个小片区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山城中唯一的‘江中岛城’,而不是半岛型或者方山型城址,是一个天然的易守难攻的防御性城址。”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蔡亚林说。

GetAttachment (2).jpg

一号城门的礌石堆

皇华城踞岛围城、环江为壕,是宋元(蒙)战争山城中唯一的“孤岛型”城址,距今750多年历史。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忠州因度宗潜藩升咸淳府,移府治于此治理忠州长达20年。

在发掘出的陶家嘴“1号城门”遗址,地处城址西部南高北低缓坡上,城门依稀可见,平面略呈“凸”字形,现存包边石墙、铺地石板、排水暗沟、礌石等重要历史遗证。

“这是已发现的宋元蒙战争山城中体量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蔡亚林进一步解释了这座城门的两大特点。

一是唐宋代排叉柱城门向拱券顶城门过渡阶段的珍贵例证;二是完整保存了元初毁城时期的原始面貌,基本可复原元初城门毁坏、填埋的具体步骤。

继续向里走,考古人员在大湾片区清理发现一组大规模院落建筑。据清理结果结合小地名分析,此地应为衙署区。该组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清晰,依地势分布于5级台地之上,由南向北逐层抬高。

据统计,皇华城遗址共发现城门、衙署、墩台、采石场、墓地、水井等各类文物点55处,出土瓷器、铁器、铜钱及建筑构件等各类器物标本285件。

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GetAttachment.jpg

独珠半岛规划建设效果图

除了厚重的历史人文,皇华岛有良好的自然禀赋,独有洲岛湿地景观,总体呈现“一圈湿地、一坡密林、一坝良田”的生态格局,同时兼备水、陆及消落带湿地三种生态系统。

在“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定位下,生态独特、人文厚重的皇华岛未来将被打造成什么模样?

“配合皇华城遗址公园建设,考古工作将持续下去。”忠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陈云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十四五”时期忠县将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统筹考古遗址公园及湿地的修复治理,“最终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同时,皇华岛上将划分成遗址保护与展示区、生态保育区、风景游览区,建立“一环六区”游赏结构,以岛内游赏环线串联城门入口展示区、考古遗址展示区、军事体验区、耕读体验区、衙署展示区和水岸湿地体验区。

记者了解到,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工程拟投资3亿元,预计到2025年建成。其中,谋划建设皇华城遗址博物馆,系统展示皇华城考古历程及考古成果、人文历史故事与山城防御体系等,总建筑规模将达5000—6000㎡。同时,对核心梯田区、遗址挖掘区以及沿路地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优化。

GetAttachment (4).jpg

皇华城考古道址公园规划图

在皇华岛东西两侧分别为鸡公咀和独珠半岛。三者一起组成了“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规划布局的七大片区之一,突出“江心岛”“湿地群”,建设“三峡生态半岛、库心最美江村”。

值得一提的是隔江相望的独珠半岛,三面临江形若嵌入江心的明珠。全岛最高点二面江视野开阔,在宋朝时建有烽火台,为守卫皇华城安全快速传递消息。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这里将按照“江湾绿色经济发展带、自然岛山观光区、渔樵耕读体验区、山地特色高校农业示范区”空间结构,打造成长江三峡最美“江村”和长江上游乡村振兴的典范。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