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川入画
文/谭鑫
我在初冬的晨光里,由一片薄雾走近南川,宛如走进一幅深远静谧的画卷。
这个季节,风是画卷的推手。秋风的余韵尚未远去,岁末的寒气尚在蓄势,肃穆与温柔在群山间争相上演。南川的地界刚从地图中确认,车窗外的自然色调已从秋的铺张转向冬的内敛。
在南川的道路上穿行,眼神率先被架在山间的大风车所捕捉。这些风电塔筒,在久住城里的人看来,便是南川的地标。它们透露着风的方向走势,演绎着季节的心动频率,给沉静的群山带来一种生命律动,又给千家万户带去通电的温暖。从自然的角度而言,和前者的地设天造相比,后者仿佛只是锦上添花的事。
初冬的南川,山水是画卷永恒的主体。人和视线越到高处,天空越清澈,而眼下的山川依旧有一层轻雾笼罩,气温渐凉,却并不刺骨。山间的景色,因霜降愈显深邃苍茫。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的绿意像已随秋风游走,但仍有大片深沉的底色留守,任凭时光打磨。偶尔几缕丁达尔光,从云层中洒下,像是岁月的触手和闲笔,柔和地抚摸着大地,又像是温馨的补给,给自然的画卷增添了几道温暖的写意。
走在山间蜿蜒的小径上,春日里从大地中生长而出的绿叶,此时多已枯黄掉落,宛如树木反哺给大地的一件厚衣,铺满了路面、丛林,踩上去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低语着季节的更替,又仿佛在给大地轻声道别:“感谢你的养育,岁末天冷,你也要照顾好自己。”而更多时,自然总是无语,但也许,在这片静默和沙沙声里,它们比人更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
在乐村的一个拐角处,我们遇见山林间的一池秋水,竟然透着一股澄净的绿,水面映得见蓝天白云,也照得见岸边的深色树影,它呈心形伫立,惹得同行人绕湖留意。我亦不能免俗,沿岸走了一圈,只浅浅看出些算不上规律的规律,巧妙地和心湖搭边,有风过处,无非多几道皱纹,而无风无雨时,便是如平镜般的清冷而宁静。
眼前的山水,冷冽里透露出一种深沉,秋天里的恣意张扬已然不再,转换为一种恪守与静谧的姿态,以静制动,等待着冬天的到来,或等待着更远但终会到达的花开。自然的每一处景象,都仿佛暗合人生的历程,亦如生命的更替与四季的轮回,引人蜕变与成长。
在初冬的自然里,暖阳是画卷里最具人气的颜料。南川的初冬,田野依然保持着秋季的丰盈,虽然气温逐渐降低,但农田的景象却充满了生气。此时,正值南川柑橘的丰收时节。橙黄的果实挂满了枝头,金色的果实在寒冷的空气中愈发显得鲜艳欲滴,像一颗颗小太阳,将农人们的汗水和脸庞照出照亮,也指引着辛劳与目光的方向。他们背着背篓忙碌于果园间,用笑意传达着收成的信号。空气中弥漫着柑橘的香气,剥开外皮,果肉细腻多汁,酸甜适口,带着一丝清甜与清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南川的画里画外,这都是一份秋冬交接时节的礼物。
远处的农田里,稻谷已收割,油菜苗和榨菜秧开始冒出地面,接管着新一轮的菜色。田间那些细小的绿意,像是大地为冬季铺设的希望。尽管寒气渐浓,但闲不下来的农民依然在田间忙碌,用锄头翻新,修整土地,收割成品或迎接新一轮的播种,让庄稼与天地,对寒冷过后的春天保持期待。农田的景象带着一种亘古的力量与耐心,从容不迫的节奏,似一种有形宣示,无论季节如何变迁,生命的延续从未停歇,只要以缓慢又坚定的步伐,把合适的事交给时间,生命的蓄势待发便将可期。
初冬的南川,美食成了画卷中的盼头。冬天的吃食,总是和温暖息息相关。随着气温的骤降,腊味成为了这座小城餐桌上的主角。南川的腊肉,外脆内嫩,味道浓郁,吃上一口,能感受到山城年味的草木沉香,也能品味到岁月凝练的滋味绵长。腊肉的香气和热气腾腾的汤锅交织在一起,一口下肚,终能明悟吃何为人生头等大事,不说温暖心灵,至少驱散了寒冷。
在山城,辣椒的红也是菜色里常年霸屏的榜首,炒熘炸烹爆,煎剁酿焖烧,仍不改其色,像极了我有些南川朋友的性格,嗓子响亮、性子直爽,风风火火、从从容容。岁末的季节,不乏相聚的理由,只要能和家人朋友围坐一桌,品尝着传统的腊肉、火锅,喝上一口温暖的糯米酒,即便是粗茶淡饭,也滋滋有味。这些大地的芬芳和时间的积淀,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对眼前和嘴下的生活保持热与爱,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物产丰盈,以及借食物之手予人的安慰。
生命与自然的共鸣,是这幅画卷的风骨。初冬的南川,给人一种独特的哲理感。这里的山水、田野和人文景观,仿佛是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生的见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抚慰。
正如南川的山川一样,人生也总有起伏与波澜。在热烈的秋天,我们激情澎湃;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静思凝望。一如我们在此地爬山时的际遇,在往山上走的时候,每一步虽然都艰难带累,但每完成一步视线中的风景就越险越美,只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时间也是一样,每一轮季节的变换,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课题,而我们从中汲取的,是坚强、勇气、智慧与豁达。
在南川的初冬画卷之间,我不断凝视山水、草木和这里的人,也走进其中,爬山、望水、拨草、捡枝,认识了很多“带我们一程”的当地人。望闻问切过罢,也不禁反思,人生岂不如同四季?春花夏风秋月冬雪,寒冷的冬天,除了坚韧与忍耐,更应学着顺应时光的流转,与自然共呼吸,只有设身处地的知冷,才能更好的知热。
突然想起登山时的一个小插曲,我们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爬跋涉,在一名当地人的搭渡下,终于到达一处名为大佛岩的顶峰,抬眼望去,满目皆宽,风光无限,一语恐惊天上人。不再有人如来时路上那般发问:“佛在哪里?”侧目望去,自然雕砌而成的一处峰头,似闭目不语,佛藏于峰,也藏于心。
只要留心,生活总会在“更多的南川”为我们带来灵感与洞见,我们只需带着诚意和希冀,昂首入画即可。
作者简介:谭鑫,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第六届创作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