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众号消息,波兰首都华沙,有一家名叫“风车”的甜品小店。自1958年开张至今,奶油蛋卷和华夫饼是招牌,早已是街坊四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人长大,有人搬走,有人老去,小店始终在那里,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
10月2日,一名戴口罩的女子走过波兰华沙街头。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斯摄)
在欧洲“第二波”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的大环境中,波兰疫情近来显著恶化,确诊病例数以每天两万多例激增,总统杜达10月底也确诊感染。波兰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波兰累计确诊712972例,死亡10348例。
为应对疫情反弹,波兰政府升级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全国餐馆、酒吧不再接受堂食,商店限流,健身房关门,学校采取远程授课等,经济自然再受打击。
就在11月5日,“风车”店主无奈宣布,受疫情影响,小店即将倒闭。他在小店脸书账号上感慨道,我们从1958年开始陪伴大家,那时还是我的祖父经营这家店,虽然经历不少风风雨雨,但当前疫情真是让我们举步维艰。
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开门一看,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最多时能有好几百人,而且这一“盛况”从早延续到晚,小店简直应接不暇。原来,小店要被迫关张的信息在网上“火”了,从街坊到网友一路转发开来。很多人闻讯赶来,念头只有一个——帮助小店撑过难关。
11月14日,波兰首都华沙,人们在“风车”甜品小店门口排队。新华社记者 张章 摄
截至11月14日,店主宣布要关门的那条信息已有超过1万次转发,收获1500多条评论、6800多个赞。留言中不乏温馨回忆,满目“爷青回”:
有老邻居自打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住在小店附近,小时候可是每天都吃着这家店的面包去上幼儿园;
有老顾客当年第一次是跟着爷爷来买面包,结果爱上这一口,一吃就是40多年;
还有人从两岁起就开始吃这里的甜点,就算搬走多年仍始终记挂着那份香甜……
14日中午,记者也来到小店探访,店门口依然是长长的队伍,排队大概需要半个小时。
疫情无情人有情,相互支援的暖心故事并非个例。
在波兰南部,一名在街角卖羊奶酪的老奶奶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很多市民自发来到她的货摊前排队购买奶酪。
波兰民众习惯在11月初万圣节带上鲜花去墓地祭扫,但今年为了防控迅速恶化的疫情,政府禁止所有墓地开放,花店原本的生意旺季眼看要凉凉。但那几天,很多波兰人都自发去买花,大街上常常看到正往车上搬花的白领、抱着花盆的中年阿姨、举着花束的年轻情侣……
10月31日,人们在波兰华沙一处陵园附近的花店选购鲜花。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斯摄)
波兰小伙彼得·霍达克在波兰北部一家经营木门的公司工作,公司给当地医院捐赠了一台呼吸机。“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意还不错,老板决定用这种方式回馈支持我们的人们。”
“这不是人类经历的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疫情,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好。”霍达克对记者说。
谁说悲欢不相通?令霍达克感慨、感动的疫情故事也发生在波兰和他热爱的中国之间。
霍达克的另一个身份是业余播客,2014年在视频网站优兔上创建了一个名叫“我爱中国”的频道,已制作了100条视频向波兰网友介绍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
新冠疫情暴发后,很多波兰人初期并不了解中国疫情和抗疫工作的真相,网络空间也流传一些与中国相关的虚假消息。霍达克专门制作视频介绍中国抗疫情况,并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新冠病毒。
“看到人们之间不信任的墙被推倒,我感到欣慰,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乐观。”他说,现在当地人更关心的是如何学习中国成功的抗疫经验。
3月31日,在波兰华沙肖邦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卸载来自中国的抗疫物资。新华社发(亚普·阿林斯摄)
在中国抗疫最吃劲的时候,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向中国提供医疗物资等宝贵援助。在中东欧国家面临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也及时分享抗疫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有需要的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提供医疗援助。
霍达克说:“中国各界给波兰政府和多个城市捐助口罩等防疫物资,正体现了国与国之间、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真挚情谊。”
原标题:欧洲抗疫故事|谁说悲欢不相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