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奔腾串起两座城,双城一体共创新未来。在美好的初冬时节,11月18日上午,“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暨成渝文旅发展交流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后的一份最新的“玩转成渝手册”——“成渝文旅新地标” 五大榜单在活动上发布。“成渝文旅新地标”五大榜单包括“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成渝十大文旅领军人物”、“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成渝潮流新地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重庆文学馆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李元胜做了一场演讲。
李元胜说,参加“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心情有点感慨,“唤起了这些年我关于双城的很多记忆。成都和重庆一直是网上比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里面的精彩评论,我经常一看,就看一个小时。有时候一个帖子下面看一个小时都看不过来。感觉这两个城市像离婚以后开始谈恋爱的CP。虽然行政上面分开了,但是由于高铁的开通,他们的枕头是拉得越来越近。所以我觉得能够在今天看到这两个城市共同评选文旅新地标,有一种令人惊喜的滋味。”
巴山蜀水,自古一家人。对于巴蜀文化外的不少人来说,巴蜀更是被看成一体,不予区分。身为重庆诗人的李元胜分享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表明这种难解难分。“前几年我曾经接到上海一个机构通知我去领奖,我事先也没有仔细看,到了才发现给我评选的是成都年度文化人物。”
李元胜说,国家提出要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非常重要的时代转折点,可能比我们重庆从四川分出来更为重要。”
李元胜还提到,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下游三角地区、珠江下游三角地区,三个富裕地区之后,整个中国新的增长极必须望向成渝地区。在连接沿海的发达地区和整个广阔的西部中间,成渝都市群几乎是永远不可避免的一个战略支点。所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其实不止是我们几个城市,这两个特大城市以及附近中小城市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必须成为国家战略的支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看到文旅界先动起来,看到封面新闻对风潮的把握,开始了成渝文旅新地标的评比。所以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是很惊喜。仔细一想这也是必须的。因为新的一波经济拉动力将来自高科技、数码数字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以及与它可以相提并论的是文化旅游发展。”
李元胜的演讲是在成渝文旅地标榜单发布之前,“成渝文旅地标名单现在还没有公布,但是我可以大胆的做一些设想。我觉得可能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回望历史类的,比如说杜甫草堂、大足石刻。就我个人来讲,我非常愿意把我80年代、90年代看到的成都街景、成都小巷的风情,像大竹石刻一样封印在某一个时刻的琥珀中。那些是我最愿意看的成都的一个角落。”
李元胜在成都和重庆都写诗,“如果将我的诗作品写作地排序的话,可能第一个是重庆,第二个就是成都。我在成都写下很多,给我带来非常多的好运的诗篇。”
身为在四川泸州叙永长大的人,李元胜在重庆生活、学习、工作多年。他对四川和重庆都很熟悉。
“重庆是一个网红城市。很多外地游客拖家带口到重庆来看轻轨如何穿楼房而过。我在外地碰到文旅界朋友,他们经常说重庆市特别会包装。其实重庆的网红地标全部来自于民间。然后我给这些外地朋友深入分析了一下。这个现象背后其实跟重庆的人口结构有重要变化相关。重庆历史上一共经过了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和成都地区一样,湖广填四川。第二次是抗战的陪都,全国文化人都集中重庆,对重庆这个码头城市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塑造作用。第三次就是直辖以后,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敏锐发现了重庆发展契机,也读懂了中央的战略方向,他们到重庆来发展来致富。正是这样的外地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大量来到重庆,他们看待城市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首先,他们不像我们一样,对重庆的山水城市这种立体化的东西熟视无睹。他们觉得非常新鲜。他们更愿意以他们的年龄段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城市的有意思的地方,所以是年轻的新一代重庆人凭借抖音、凭借短视频,他们自己发现并推广了重庆的网红景点。”
洪崖洞是网红地点。李元胜说,他很早就开始游览洪崖洞,“但我们看根本视角和年轻人不一样。我们的角度更多是从内部,关注剧场上演什么东西,有什么美食,在那儿适合做什么沙龙活动。但是新重庆人,更多是站在对岸看,看到它和他们想象中的画面一致的东西。”
由此,李元胜认为,我们现在所有消费场景都是社交性的。“当我们在某一个地方,在一个很小的场景里面,消费的同时,我们也都参与到整个传播中。我们的朋友圈都和我们一起进入这个场景。在这种社交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场景中,我们对地标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很重要很重要的变化。”
原标题:重庆诗人李元胜:成渝CP一起评选文旅新地标,有一种令人惊喜的滋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