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赛车运动成富人家庭游戏 普通家境孩子该如何圆梦
一个F4车手一年要花费至少150万,F3车手的花费要翻倍,到了GP2这个数字会超过千万,F1中最普通的位置数千万到一个亿不等……
这并非一个官方数字,但着实反映了职业赛车是一个多么昂贵的运动,一个年轻车手要想从10岁左右学车到真正熬出头,其中的花销难以计算。
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加入了培养小车手的大军中,而在整个世界车坛,家境普通的孩子,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受到了挤压,一些人不得不离开这项运动。
家境普通的孩子怎么办?
培养车手太花钱,这点连世界冠军车手也看在眼里。
“因为花费巨大,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这项运动中的生存空间正变得狭小。”月初刚刚在WEC上海站夺冠的Andy Priaulx就对澎湃新闻记者提起了经济和赛车之间的矛盾。
“赛车运动不是完全由人来完成的运动项目,需要赛车,需要研发,需要不断地测试……从这个运动刚诞生以来,就需要一系列的投入来匹配,我必须承认,它的门槛是比较高的。”
作为2016、2017WEC上海站的冠军,安迪对于很多中国车迷并不算陌生,而他的职业生涯总共拿下过超过50场胜利。
“(学车昂贵)这个问题相比我们当时更加严重,随着研发的深入、竞争的愈发激烈,现在赛车运动的花销更加巨大,在这个领域,家境优越的孩子很可能就拥有优势。”
安迪认为问题并不出在家境优越的孩子身上,而是整个大环境带来的变化,“我不想说所谓的‘富二代’有什么错,其实能跑出来的年轻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如果两个车手水平相当,那么更有钱的一个势必获得更多的机会(很多测试是需要自己埋单的)。”
“这种情况下,家境普通的孩子,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无形中就受到了挤压,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已离开这个运动。”
按照安迪的说法,自己也并非出自一个富裕的家庭,但现在一些现象让他也无所适从。
比如背后拥有着雄厚家族背景的车手甚至可以通过砸钱的方式在一个车队“买到”一个位置,而在年轻人学车的过程中,这种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同在全球都存在。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相对于赛车运动更加发达的欧美,中国年轻人要想真正进入职业赛车的圈子,投入更大,毕竟欧美的职业车手培养体系更为系统完善,训练到赛事的资源都更为丰富。
汉密尔顿老爸坚持打三份工
对于中国赛车市场来说,无论F1还是WEC,都希望有更多本土选手冒头,代表中国挑战欧美次序。但是钱的问题如何来解决?
“全球最火的几个赛事已经从赛事转播、品牌赞助中赚了很多钱,高层们应该考虑,如果要让赛车运动得到各个阶层的欢迎,吸纳各个阶层的选手,让运动的生命力更长久,那么他们应该回馈更多。”安迪表示。
“比如提供更多免费培训机会,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接触到赛车运动,对于有潜力的选手,应该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扶持。”
安迪坚持认为赛车运动不应该局限在一个小群体里,“如果车手只从富人中诞生,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过去一些大车队对于天赋异禀的孩子已经给出了帮助,比如F1冠军汉密尔顿,年少时就进入了迈凯伦青年车手计划,但即便如此,汉密尔顿的父亲当年为了帮助儿子学车一度坚持打三份工。
安迪也认为赛事联盟、车队做得还不够,而且像汉密尔顿这样早早展现出才华的年轻人凤毛麟角,不是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都能像他那么幸运。
“我注意到F1已经换了东家(自由媒体集团),现在的掌门人和公司的背景可能会更聚焦于全球化和通过媒介形式的推广,那么他们更需要拿出新的东西,在全球各个区域、在年轻人身上,他们到了做出表率的时候。”
未来10年,中国速度时代
对于安迪个人更擅长的耐力赛,现在也面临着一个在中国推广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对于大多数中国车迷而言,耐力赛显然不如F1那么受欢迎。
“中国是一个赛车运动的新兴国家,不同的赛事都存在一个生根发芽的发展阶段。现在是F1,以后属于耐力赛的全盛期也会到来,要知道WEC是不同级别赛车一起竞赛的赛事。从厂商来看,法拉利、保时捷等著名厂商都认为这个阵地值得投资。”
安迪也认为一些本土化的元素会在赛事推广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有中国车队、中国车手在赛事中表现优异,那么让老百姓了解并且喜欢耐力赛就不那么困难了,我注意到现在已经有中国车队开始给我们这些车队以压力。”
今年的WEC上海站,安迪笑言自己已经认识了一些黑头发、黄皮肤的面孔。
“有好几位车手的脸我都记得,名字我不太能说清楚,但其中一个叫董(董荷斌),事实上,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时亚洲车手中我只记得一些日本车手。”
“现在中国人开始崛起,未来的10年会是中国车手逐渐扮演重要角色的时代,他们遇到了好的时机,有本土的赛事,好的赛车场,以及赞助商和越来越多的车迷,赛车运动的发展并不是靠个人单枪匹马,从来都依赖于一个合力。”
无独有偶,与安迪持相似观点的还有WEC耀莱成龙车队的相关人士,在推广赛事和车队的问题上,耀莱成龙车队透露,因为成龙在车队中的重要地位,就在积极实现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借力。
包括《功夫瑜伽》在内的两部影片就先后在赛事中进行宣传,不仅让一些车迷因此走进了影院,也让一些非车迷因为热爱成龙电影转而开始关注赛车。
也许赛车和娱乐是不同的受众,但他们也能存在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