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互动中,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旅委主任刘旗讲到了武隆通过发展旅游业,挖掘旅游资源,让生态变风景,不仅让村民们脱掉了穷棉袄,还为子孙后代留住了生态底气,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的故事。
△刘旗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视频采访。
刘旗回忆说,重庆探索出的特色脱贫路,让总书记非常认可。
“其实武隆只是重庆打造好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点而已,在拥有大山大水的重庆,这样的美景如今已处处可见。”
刘旗表示,接下来,重庆还要将那些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宝藏”请出来,让他们融入城市风景之中,继续为村民们未来的致富路,找到新的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的点。
“这也是总书记在互动中交办给我们的重要任务。”刘旗说。
青山绿水已变成贫困乡镇脱贫的“聚宝盆”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重庆深度贫困乡镇迎来了一波乡村旅游热、消费扶贫热。刘旗拿着来自市文旅委的统计数据说,石柱县中益乡、巫溪县红池坝镇等都迎来数千名自驾游客,当地的特色民宿、农家乐更是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
“长假期间,石柱县中益乡每天接待游客都在3000人左右,主要来自重庆主城、石柱本地和周边区县。”刘旗说,近年来,中益乡定位“中华蜜蜂小镇”,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其自然的田园生态和美丽的溪谷风光迎来了众多游客。
今年“五一”期间前往中益乡的游客主要集中在两条旅游线路,一条是“打卡”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中益乡时去过的农户家,另一条是去中益乡坪坝村新推出的大湾民宿,体验原汁原味的土家吊脚楼、品尝土家美食,两条线路都很火爆。
在巫溪县红池坝镇红池云乡景区,统一流转的土地上种着成行成排的李树,依山而建的民居白墙青瓦,村民们的自留地都用竹栅栏围起来,田园里瓜豆上架、蔬菜成行,果林内、田园中,都有众多游人打卡。
刘旗说,近年来,红池坝镇依托紧邻红池坝景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红池坝镇乡村旅游迎来首度“小考”,短短三天,便迎来2000多名游客自驾前往。当地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巫溪红池云乡旅游区农家乐和龙台村金竹坪民宿等地更是一房难求。
火爆的客流也带动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刘旗说,中益乡的蜂蜜、笋干等特色农产品和夏布等文创产品都受到了游客喜爱,而红池坝镇的茶叶“巫溪秀芽“、蜂蜜、竹制品等商品也得以热销。
打造重庆非遗博览园将“文旅”宝贝请进城里来
作为重庆文旅融合的一号工程,位于渝北龙兴的重庆非遗博览园将于今年夏天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总书记要求重庆继续做好文旅融合之路,接下来,重庆不仅要将生态变为风景,还将把重庆灵秀山水中孕育出的‘文旅’宝贝请进城里来。”刘旗说。
在这个占地1100亩的博览园里,不仅将齐聚重庆本地的民间高手和民间绝技,还将展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的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绝不能被束之高阁,回归生活是它的传承发展之路。”
来自市文旅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属于保护范围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7个门类4110项。其中,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有44个,进入市级名录的项目有511个。
刘旗说,非遗博览园是重庆“十三五”期间的一个文化类大项目,建成后将向市民免费开放。不仅如此,该博览园里将建设一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园区的布局采用前店后作坊的方式,市民不仅可以购买非遗产品,还可以参与互动,尝试制作非遗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结合,其实是非常好的文旅融合途径,重庆将抢先抓住这一机遇,做好这个文旅融合后实施的第一个重要工程。”
在非遗博览园的选址上,重庆也做了充分考虑,地处渝北龙兴的非遗博览园和江北国际机场只有十分钟车程,便捷的交通,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方便地来到博览园内游览。
同时,博览园里还将展示出大量的非遗产品和衍生品。
“为保证游客能够放心购物,我们将明确标出,哪些产品是出自大师之手,哪些产品是由大师的徒弟创作。用透明的消费方式,让游客能各取所需,不虚此行。”
除此之外,博览园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推动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能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风情。
“请进城”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引人去。刘旗说,立足生态保护的重庆文旅融合未来可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王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