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平
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需用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来精准阐释、广泛传播。
《民法典》的出台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启平。
“用‘大国重器’来形容它,一点不为过。”谭启平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关系着每个人从胎儿到离世的方方面面。
它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制事件之一。”谭启平介绍,《民法典(草案)》1260条,共七编,它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我国《宪法》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精神和原则得以进一步具体地落实和保障。
“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谭启平表示,民法典是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对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作用巨大,编纂《民法典》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它全面构建了民事领域的国家的基本治理规则。在这部法典里面,它不仅关心着每个人从出生(甚至提前到胎儿阶段)到死亡的方方面面,更关系和作用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
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
“虽然说,中国的《民法典》在21世纪才正式出台,但它却具有后发优势,并将铸造中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谭启平称,这部法典,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立法、民事司法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中国法学界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借鉴参考了世界各国民事立法优秀文明的法治成果,以民事主体利益保障和人民福祉增进为目标,对平等主体人身和财产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编订纂修,广聚民智,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
谭启平表示,民法典的编纂完成,会极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这部《民法典》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谭启平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法典编纂完成和施行的伟大意义,在中国及世界法治史上将会愈发彰显。”
“《民法典》的出台是几代民法人的期盼。这部法典通过后,应该成为法律人的标配,时刻放入自己的公文包中。”谭启平称,待《民法典(草案)》审议通过后,如何把民法典编纂的时代意义、价值理念、知识概念、权利体系、规范规则、制度内容以及职能职责,包括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等,都需用党政干部和社会大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来精准阐释清楚、广泛传播。这也是中国民法学界面临的任重而道远的共同任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徐勤 陈竹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