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吉利正式发布卫星项目近期的落地成果。而就在几天前,吉利科技集团下属公司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招聘火箭总程师在内的40多个职位信息,最高月薪5万元。由于“造车”又“造火箭”,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网友们纷纷大呼,吉利这次是要当中国版钢铁侠了?
据吉利控股集团官方微信消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时空道宇科技自主设计研发的首发双星各分系统正样产品已生产齐套。关键载荷完成地面应用验证,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预期。目前,双星即将转入卫星装配后的各项环境试验,预计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
事实上,吉利不是国内第一家想“上天”的车企,更不是第一家民企,3月27日,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移动发射车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火箭智能总装制造基地总装完成,并成功交付客户使用。星际荣耀的亚轨道火箭发射成功;星河动力的65吨推力自研固体发动机成功试车;我国第一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近年来,民企似乎一窝蜂地就瞄上“上天”。
吉利官方图片
跨界“造火箭”?吉利携手领克汽车共征“星程”
4月17日,SugarDesign(微博ID)发布了一张吉利公开招聘火箭总师的截图,并手动@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的微博账号予以求证。随后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确认,招火箭总师,欢迎报名,简历投@吉利招聘。但他表示,“火箭是买的,卫星是自己做的。我们招火箭总师是为了星箭融合,不是为了自己做火箭。”
4月24日,吉利官方发布消息称,首发双星年底酒泉发射,时空道宇携手领克汽车共征星程。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卫星通信系统、光电技术、通信技术等,其董事长正是李书福。
时空道宇自主设计研发的首发双星各分系统正样产品已生产齐套。关键载荷完成地面应用验证,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预期。
首发双卫星即将转入卫星装配后的各项环境试验,如模拟火箭上升振动试验、模拟零下270℃的太空运行状况的热真空试验等。双星预计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完成全部试验考核后,卫星就可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正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同时,领克汽车宣布与时空道宇共同启动双卫星发射计划。
一旦发射成功,吉利将成为继马斯克之后,全球第二个造车又“造星”的企业。
吉利官方图片
吉利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两颗低轨卫星的发射,是吉利开启天地一体化高精定位系统的商用验证阶段的开端。在低轨卫星布局形成后,不仅打造自身立体出行,还将与汽车制造、大数据等行业融合形成开放的平台。
据介绍,时空道宇将同步推出OmniCloud平台,将航天AI数据、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进行融合。平台以卫星技术(通信、导航、遥感)为核心,以卫星信息服务为内容,提供卫星云产品、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等在线服务。
预计双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赋能用户包括高精度定位在内的各项业务,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将通过OmniCloud平台,实现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例如,在城市出行方面,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人工智能等服务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车辆进行监管,提供城市公共车辆监管、网约车监管、共享汽车监管服务。在智能驾驶方面,助力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控制,打造安全可靠的驾驶体验,服务于高速公路自动巡航(HWA),车路协同(V2X)、AR车道级导航解决方案和高级自动驾驶(HAD)。在工业制造方面,通过在设备上加装相应的传感器,设备厂商可以远程、随时随地对设备进行监控、升级和维护等操作。
未来,吉利卫星项目不仅为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将围绕未来出行及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布局,构建天地一体化服务系统,夯实未来出行底层生态架构,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
初生牛犊?吉利已多次涉足商业航天领域
近年来,吉利在商业航天领域动作频频。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还从某招聘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涉及此次招聘岗位还包括卫星综测专家、卫星频率专家、射频工程师、卫星载荷设计师、基带工程师、姿轨控产品工艺工程师和雷达工程师(光学)等40余个职位,办公地点位于上海或西安,月薪最高5万元,而发布招聘信息的正是时空道宇。
吉利官方图片
吉利在2018年战略投资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同年12月,“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智能无人飞行器”“卫星传输”“物联网”等业务范畴。
此外,吉利近日除了招兵买马,也在频频和一些航天民企接洽。据零壹空间CEO舒畅向记者透露,吉利前几天就有人联系他。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2020年3月初,吉利集团宣布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为吉利科技集团规划建设的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由旗下子公司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两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内完成发射。吉利也因此成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
时间推至更早,2019年9月,吉利又先后参与了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的C轮首轮融资,并决定成为合资公司。在2017年8月,吉利汽车则成功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并以中文命名太力飞行汽车公司。
对标马斯克?或为造飞行汽车储备“弹药”
众所周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不仅致力于让特斯拉风靡全球以外,还创立了Space X公司,旗下的目前全世界现役最强火箭——“猎鹰”重型火箭此前还成功将特斯拉跑车送上了太空。吉利劳神耗财地招募火箭工程师、造卫星、发火箭,就是为了对标马斯克吗? 显然没这么无聊!
早在2010年,李书福就提出:在扎根一个地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个星球。人类应该以更加大胆和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与加快开发太空世界与宇宙未来,在保护与发展地球经济的同时,完全可以开拓更加广阔的宇宙世界。李书福曾做出预言,未来出行的交通工具必将向智能驾驶的“空间移动终端”转变。届时,自动驾驶的汽车将无需跑道,在立体空间实现垂直起降、自由飞行。
2020年内,吉利计划发射这两枚卫星均为低轨卫星。低轨卫星是实现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导航不可或缺硬件设备,同时也是自动驾驶系统工程中的必要一环。据杨学良介绍,低轨卫星布局将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全面提升用户出行体验。2020年还将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此系统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核心技术完全自主。
业内人士认为,SpaceX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全球无死角覆盖,以此来提供高速、高带宽、低延迟的全球互联网。由此可见,两者意图并不相似。与其说吉利此举是为了对标马斯克,不如说是在为“无人驾驶”,甚或是推出飞行的概念汽车做准备,毕竟吉利已收购了美国的飞行汽车公司。
此前多家车企涉足航天领域的说法也可印证这一说法。去年7月25日,中国首枚民营轨道级运载火箭“长安欧尚汽车号”的顺利入轨。6月初,长城旗下的豪华SUV品牌WEY冠名的“CZ-11 WEY号”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海上升空。对于原因,两者的回应如出一辙。长安欧尚称,航天科技作为全世界最为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全球80%的工业材料来源于航天科技。此次长安欧尚汽车参与的民营火箭发射任务,有望为汽车行业带来升维式的技术移植,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突破口。长安欧尚支持中国民营航天事业,以实现航天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共生发展。WEY方面也表示,其将与中国航天联手打造了“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将在质量体系与试验、自动驾驶技术、新材料应用以及氢能源四个领域展开技术落地。
不止如此,航天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汽车领域。例如,汽车上普遍采用的铝材以及碳纤维等材料,早先就是用于降低飞船重量;HUD抬头显示系统,也是为了不分散宇航员注意力而发明。这也是众多车企垂涎“飞天”的缘由。
资本遇冷?航空航天民企频繁“秀肌肉”
事实上,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为中国民营航空航天业打开大门之后,资本即刻涌入进来。
曾经因为投入周期长、重资产令资本望而却步的尝试者,也因卫星小型化后,研制成本和发射成本减少,研制周期缩短,发射方式灵活等而“勇敢”进军。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及卫星应用等商业航天的上以翎客、蓝箭、零壹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开始创立。下游公司快速布局。
放眼全国,至2018年,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赛道上已涌现出百逾家公司。
2018年,国内商业航天投融资掀起高潮。国内商业航天领域至少披露了17笔投融资交易,融资总额21亿左右。自2015年至2019年7月,国内商业航天领域至少发生投融资事件161起,相关投资机构达到218家。其中,上游细分领域卫星制造成为资本最热衷的赛道,在该领域共发生52笔投资。卫星应用与卫星发射领域投资次数分别为51次与36次,卫星运营领域投资达22笔。这些投资涉及的累计金额已超过百亿元。
进入2019年,尽管国内商业航天公司遇到了融资的小低谷,全年融资金额仅为15亿元,但丝毫没有掩盖掉它们连番展示“肌肉”的热闹。星际荣耀成功发射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枚入轨运载火箭,蓝箭航天完成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 200 秒试车,天仪研究院将7颗卫星送入了太空……
在重庆,2020年3月27日,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移动发射车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火箭智能总装制造基地总装完成,并成功交付客户使用。借助该“灵活、机动”的发射车,最快15分钟左右实现移动式发射,极大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
零壹空间交付移动发射车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在短短5年间已累计完成四轮融资,总金额接近8亿元。零壹空间开拓火箭和总体设计、无线通信、智能控制、数据采集及试验测试系统、保障装备、固体动力6大技术领域,已有多项技术及产品参与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国产大飞机等重大战略工程,服务全球 40 家卫星客户、100 余家国防军工客户,涵盖航空航天、兵器兵装、核工业、船舶等军工集团及其下属相关院所单位。
同时,重庆零壹空间也在积极助力商业火箭产业链在重庆的高效整合,并带动卫星制造、火箭配套制造、卫星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应用等多个环节行业伙伴来渝共创事业,为重庆构建更为灵活的商业航天上下游产业链供给生态体系。目前,零壹空间集团以重庆市为中心已经整合十余家优质供应商。
“下一步,每个业务领域聚焦1-2款产品的开发,继续打磨6大领域拳头产品。” 零壹空间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多项保障装备、固体动力产品和电子产品等的生产研制工作,近期将陆续交付。
该负责人说,零壹空间集团火箭智造基地一期已于2019年初建设完毕,具备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已投用一年有余。火箭研发中心也已经初具规模。二期项目后续也会尽快启动。
“我们期待未来能与吉利合作,帮助其发射卫星,通过我们的快速响应的运载火箭,帮助吉利完成低轨卫星网的布局,为吉利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定位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全球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如今,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商业卫星制造、商业火箭研发等商业火箭产业链上下游领域。”上述负责人表示,从航天全产业链看来,火箭就是类似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入口”。小卫星的发展带来了运载火箭需求提升。同时,制造火箭本身,又需要各类部组件,比如发动机、操控系统等等。
虽然现在重庆市卫星公司布局还不够,但如果发射成本持续降低,卫星公司将会被吸引过来,同时牵引很大一部分卫星及卫星应用的产业,如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领域。
该负责人称,国际上发射卫星已逾万颗,在轨留存时间可能只有5年,每年都需要有补星的任务。相较于3—5万美元/公斤的微小卫星的国际发射价格而言,国内发射成本也在1.5—2万美元之间。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
另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国内相关公司规划,近三年内将有近1000颗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
根据市场预测,到202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将超过1.7万亿元规模,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将达到8000亿元。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