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此话一出,在网上引发众多猜想,甚至被过度解读,还有人在商超争抢购买米面油等情况,引发公众进一步联想。
随后,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出面澄清,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和平稳运行是商务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商务部每年都会例行发布消费市场保供稳价的工作通知,《通知》正是基于前期应对疫情的经验,提出有效举措,确保消费市场平稳运行。
或许,“储备物资”仍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人的记忆里。随着商品市场逐渐丰富,“储备”一词逐渐被人淡忘,甚至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储备”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换句话说,普通人不习惯储备,这也是对国家能力的信心。
“储备物资”是一种应对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能力。任何人都必须加以重视,从应急管理的角度来说,家庭储备一些物资仍然有必要。
有备无患才是《通知》的核心要义。
同样是“储备物资”,在一些行业,多年前就曾有过详细规范。比如消防,相关规范有明确要求,家庭必须配备灭火器、防烟面具等防火物品。然而,真有多少家庭能够做到,还需打上一个问号。但真等火灾发生,便会有惨痛教训,这也让人事后感到“储备物资”的重要。
“储备物资”其实就是一层保险,也是一种应对突发事件应具有的技能。
早在今年初,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便已印发《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其中涉及到“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包括现金、身份证、应急饮水和食品、应急生活用品、应急医疗、应急救助物品等物品。
正如一些家中有孩子或老人的家庭,他们更会理解“家庭常备”的重要性。
因此,此类通知万不可无视,但也不必过度解读。如果听了通知,加上联想,盲目去抢购、囤积,不但会影响市场供应,还给自己造成不小的负担,毕竟商品都有保质期。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