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2024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
40年前,郑玲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为了这堂课,她整整背了一个星期的教案 ,在黑板上写下了工整的板书。
41年前,李以农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实物,他专程去西南农业大学制作了一个学期的幻灯片。
40多年后,重庆大学这对教授夫妻档已经为我国汽车行业培养了40余个博士、200余个硕士研究生和不计其数的本科生。
他们奋战在教育一线,见证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并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十年前的“开学第一课”
1984年,郑玲从重庆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交通学院(现重庆交通大学)工作,在学校汽车工程系,教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金属工艺学》两门课程。那个时候,高校汽车专业招收的人数不多,国内汽车厂寥寥无几,主要生产东风、解放等品牌的卡车。路上的轿车更是稀少。
“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前,我准备了几个星期,把书上的重点内容浓缩成讲义,再背下讲义......”郑玲回忆,为了能写出好看工整的黑板书,她找来了一个小黑板,自己在宿舍里练习粉笔字。因为郑玲小时候练习过毛笔字,所以简单适应之后,她便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黑板书。
第一堂课除了紧张,还给郑玲带来了一种难言的新鲜感,同样也是刚刚20出头的小女生,突然就成了一群大孩子的“师傅”。
“我那会儿非常希望学生来找我讨论问题,想要得到他们的认可。”郑玲说道。
在重庆交通学院,郑玲结识了同个专业的年轻教师李以农,觉得他心地善良,肯关心人,于是二人坠入爱河,结成连理。
李以农比郑玲早一年被分配到重庆交通学院工作。“我教的汽车构造需要用到大量图片,那会儿上课用的幻灯片需要去西南农业大学制作,我提前几个星期坐了几个小时的车从七公里去北碚,一次做好了一学期要用的所有幻灯片......”李以农回忆道,那时候教学设施简陋,一些小的汽车零部件,李以农便会带到课堂上给同学们观摩。
他们都保存着所有学生的论文
在郑玲和李以农各自的办公室里,都有一个重庆大学的制式书柜,两个人的书柜中,有着相同的布局。
这里存放着他们参与编写的专业书籍、教材、资料,收藏着历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摆放着学生们寄来的信件、贺卡和车模。
“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我都分类保存在这里,有时候我会拿出来翻翻看看,和他们的师弟师妹讨论一下,可能还会碰撞出新的灵感。”郑玲介绍说,白色封皮的是硕士论文,红色封皮的是博士论文,这些“藏品”都是她的宝贵财富。
郑玲说,她一直希望她的学生都能做应用型人才,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不做纸上谈兵的人。
在郑玲的书柜里,还有一份特殊的毕业论文,那是她1989年在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的毕业论文,厚厚的一本,全部手写完成。翻开这本论文,你会惊讶地发出赞叹,字迹工整得宛如印刷一般。
郑玲当年手写的硕士毕业论文
“这些都是学生送给我的他们工厂生产的最新款车型!”谈论起书柜内众多的车模,郑玲难掩骄傲。多年来,她培养的学生们在行业里发光发热,投入进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浪潮当中。
“是国家培养了我”
1999年,郑玲调至重庆大学任教同时攻读博士。2005年博士毕业后,她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做博士后访问学者。
“那个时候我们和美国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在访问学者期满后,我在美国有很多的工作机会,但我一点都没考虑就回来了。”郑玲说,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是重庆大学培养了我,我是重大的人,我是国家的人。”
“我觉得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大学老师,我就是学生的天花板,我不去提高自己,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郑玲说,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从未有一刻放弃过学习,最新的行业动态、最前沿的理论,她都要时刻掌握。
多年来,她和丈夫李以农二人,基本上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实验室内,吃饭基本在食堂解决。在郑玲的描述里,几十年来她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晚上九、十点钟才会回到家中。家里,只是他们短暂休息的地方。
夫妻二人在较着劲儿地学习,中国的汽车行业也在飞速发展。我们有了合资办厂,有了自主品牌,大量的汽车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街上的汽车日渐增多,品类多样。
2015年前后,我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转型电动化和智能化。传统的汽车理论、设计和构造等专业知识,已经难以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随着行业的发展,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优化设计来实现汽车轻量化、提升功能性和舒适性......”郑玲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师和学生都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跟上行业的发展。于此同时,上课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从板书到多媒体时代,讲课手段多了很多,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也更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她想做学生的“大先生”
“我有个博士学生叫杨威,他很厉害,不但专业能力强,领导能力也特别强,读博的时候便带着几个硕士做自动泊车的项目,现在是广州一个企业的高管。”
“还有个学生叫邓杰,博士期间我们就一起研究声学黑洞的相关问题,读书期间发表了二十几篇高水平论文,现在在西班牙Ramon Llull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这个学生在蔚来汽车做战略规划,他的情商很高。”
.....
谈起自己的学生们,郑玲如数家珍。
她也曾好多次收到过学生们写的长信。有学生在信中写到:“听了您的课,激发了我当一个优秀工程师的愿望......现在我想告诉您,我在单位干得很好,是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了。”
“每次听说学生们的近况,都觉得他们昨天还是我的学生,看到他们的消息会非常感动,看到他们有所成就会觉得很自豪。”郑玲感慨。
“这可能就是当老师才会有的成就感吧,学生们传承了我的知识,做着我在做的事情,甚至他们做得更好,把从我这得到的知识发扬光大......”
郑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优势和长处,她喜欢因材施教,让学生发挥优势,做喜欢的事情。
她想做每个学生的“大先生”,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指路人”。
KPI完成了才能退休
郑玲今年已经61岁,李以农63岁,但他们都还没有退休。
“我从50岁以后,早上会去买菜,也会回家做饭,晚上还去游泳锻炼身体。”郑玲说,目前她还肩负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自动驾驶方面的一个项目,要先把国家交代的事情做好,再把七个博士学生带出师,完成这些KPI了,才能考虑退休的问题。丈夫李以农的情况与她基本一样。
“现在年轻的老师压力很大,希望年轻的老师们一定要注意身体,这非常重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做出好的科研成果。”郑玲想对年轻的教师们说,在培养学生方面要坚持,做科研更要坚持。
“不要追逐热点,热点你永远赶不上的,等你发现的时候,别人已经做了很久了。”郑玲说到,“要认定自己的方向坚持下去,即使最后没能收获成果,但一定能收获成长。”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周本帅 视频编辑 李贵兴
编辑:邓晞 责编:林祺,周尚斗 审核:冯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