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女教师罚站学生被关派出所7小时:中国式溺爱,越爱越心寒

青春巴南2018-10-19 11:57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10月16日,湖南某小学女教师让一名迟到女生罚站数分钟,女孩子当即打电话给家长,女孩的父亲是当地派出所一副所长,为了给女儿强出头,驱警车直入学校,将女教师带走,并关入审讯室7小时。

女教师含泪控诉:“全程被人监视,限制人身自由,没给过一口水,一粒饭……从派出所出来的那一刻,泪水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迟到,打过哪个孩子一巴掌!我勤勤恳恳教书,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10月18日,株洲纪委介入,涉事副所长已被停职,接受调查。

作为善解人意的巴团团,我非常理解这位女教师的处境,教师的职责不光是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格品德教育。

无数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时声称要严格管教,不听话只管打,可实际上,现今当老师的谁敢碰学生一下呢,就连迟到、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都不敢当众严肃批评,生怕家长冲到学校来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影响到学校考核评优,还可能丢掉饭碗。

没人管你的孩子是好事情吗?往往不敢管,问题就愈严重;问题愈严重,愈不敢管。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一篇关于《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演讲曾经刷爆了朋友圈。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现在的孩子,犯错成本太低。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

这位教授提出了“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虽然不赞同棍棒教育和体罚教育,但支持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

在国外, 很多国家也支持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极严格的惩戒措施。

在不少国家看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责罚,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还能让学生从小在被惩罚下体会磨难,长大后能做一个有胆识的人才。

例如美国就规定违纪的学生必须接受惩戒:周六到校上课、请家长、停课、转学……而且这些行政教育的手段具有法律效力,情节严重者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新加坡对学生的惩戒也很严厉,打屁股不要说了,劳动、值日、检讨是必须的,严重的话,家长还要在学校或体罚站陪孩子一起受罚。

进入中学后,如果学生违纪严重或频繁,成人后是不会给他工作机会的,或者降低工作待遇。

给犯错孩子适当的惩戒,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人人都想孩子生活幸福,无忧无虑,然而过度的爱变成溺爱,很可能会“坑”孩子一生。

1. 特殊待遇

所谓的特殊待遇,是指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处处受到特殊照顾。

特殊待遇享受多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觉得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是欠他的,自私冷漠不自知。

假期拜访朋友,一进门就看见朋友读初中的孩子玩游戏,到了饭点,爷爷奶奶喊孩子吃饭,无论怎么催,孩子头也不回:"不饿,不吃!”

晚饭过后没多久,孩子又从房间里出来喊饿,老人家仿佛习以为常,一边说“这会终于知道饿了”,一边又进了厨房给孩子开起了小灶。

然而老人这么疼孩子,孩子并不领情。

当奶奶将做好的饭菜捧到孩子面前,孩子一脸不高兴:“我都说了,我不喜欢吃葱,你们偏放这么多!“

特殊待遇的孩子,从来不懂事情的难得。

2. 当面袒护

曾经有人总结出中国人著名的四大宽容定律:“人都死了”、“来都来了”、“大过年的”,第四个就是不少人反感的“孩子还小”。

很多父母喜欢用这句话纵容孩子的所作所为,推脱对孩子的管教无方。

前段时间去看电影时,看到几个孩子不停踢椅子摇座位,甚至跑来跑去,忍不住轻声提醒旁边的妈妈,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他还小,不懂事,别和孩子计较。”

熊孩子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袒护熊孩子的父母。

父母不让别人指责孩子做错了,自己也不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孩子就无法分辨是非。

犯了错,意识不到,也不用付出代价,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

“他还是孩子”,不是孩子逃避错误和责任的借口,反而,正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父母的默许和不以为然,很可能成了变相的鼓励。

3. 轻易满足

中国的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有些家庭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不惜一切要给孩子办到。

中国的小孩也很懂父母,每次想要什么,他们都能想到办法得到。

有的孩子发脾气、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谈条件,反正有的是方法让父母妥协。

“让我再玩一个小时手机吧!”

“我就是要买这个玩具!”

“为什么这个月零花钱这么少!”

满足孩子要有度。

新闻里经常出现一些为了买手机、买电脑和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警示。

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要有选择性地去满足,那些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

中国有句古话叫“惯子如杀子”,父母越轻易满足孩子,孩子越容易没出息。

4. 过度包办

很多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我们总是能在放学路上,看到不少孩子书包都是大人帮着背,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在家里衣食住行,都由妈妈一个人承包,从来不用孩子插手,怕孩子累、怕孩子做不好。

很多十多岁的孩子不会收拾屋子,不会整理床铺。我认识一些孩子,寄宿在学校,不会洗衣服,袜子都是备着六、七双,周末就把脏衣服打包带回家。

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最后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

孩子每长大一点,做父母的就应该放手一点。

5.  越溺爱,越心寒

过度溺爱的结果就是,孩子既依赖又怨恨父母。

在家中,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但出了家门,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挫败感就产生了。

所以很多孩子怨恨父母的溺爱包办,想要独立,但却又无法脱离父母独自生活。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现代生活很复杂,从不会对哪个孩子心慈手软。

即使父母有知识、有远见、有策略,也无法保证可以溺爱、袒护孩子一辈子。

给孩子独立的意志和自主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否则,溺爱孩子,只会越爱越心寒,越爱越成了伤害。

对此,你怎么看?

关注更多实用资讯,

记得“标星”置顶哦~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巴南共青团九月团情快讯

用生命和热血诠释守护——时代楷模杨雪峰

【提醒】夺命几分钟!7岁男孩在商场突然身亡

权威医学杂志最新研究:主食吃太少减寿4年!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