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质企业为何就看好巴南?
记者伍凤秋
近日,我区交出1-8月招商引资工作“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7.3亿元、同比增长6.3%。全区签约招商项目112个、协议资金1016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59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5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1-8月,全区工业招商签约金额排名列主城第1位(不含两江新区)。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中,我区究竟是如何抓住机遇,重塑发展新格局,让招商引资由“质”到“量”均实现新的突破?
招什么?
并非急于把“篮子”装满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娃娃',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每一步都要走得精走得准。”区投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交通、物流等诸多条件的支持。我区虽地处内陆,却胸怀世界,致力于内外联动,积极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近年来,我区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参与对接“一带一路”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建设。目前,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已覆盖51个国家、92个港口,涉及铁海联运、跨境公路、国际铁路联运等多种物流组织方式,由此我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窗口。
目前,我区正重点发展以华南城、协信等为代表的专业市场集群;以京东电商产业园、顺丰产业园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集群;以公路车检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为载体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构建的外向型贸易物流平台等。预计到2022年末,巴南将形成2000亿级规模的商贸物流基地。
那么招商是否就是“有商就招,有钱就引”,并急于把“篮子”装满?答案是否定的。近年来,我区坚持招大引优、招大引强,将橄榄枝抛向市内外,一些优质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巴南。包括投资230亿元的中国西部木材贸易港项目、投资100亿元的一品幸福田园小镇项目,另有京东生态型智慧物流园、阿里巴巴新零售供应链运营中心、四川新绿色现代中药、霍氏百利威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25个行业龙头项目,以及建设翰昂热管理系统、大江亚普塑料油箱、大江东龙合资专用车、宗申无级变速箱、大江库博乘用车密封系统等14个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合资合作项目。
怎么招?
招商队伍来了个“大咖”
事实证明,当突出自身优势,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服务这张特色牌时,便会获得众多企业的青睐,重庆川安医药有限公司也不例外。该公司董事长冯世建说,公司选择落户巴南,交通优势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药品流通企业来讲,区位优势为新零售规划(OTO新模式平台搭建)、医药物流配送平台搭建提供了硬件保障。
川安医药是我区8月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之一,它是云南省久泰(集团)药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我们公司计划投资9个亿,在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建设重庆川安综合性医药产业基地项目,主要设立药品流通及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冯世建称。
对于招商来说,并不是拥有良好的交通、产业优势就能高枕无忧,坐等企业自己找上门。
“坐等等不来,主动出击才能创造更多可能。”区投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区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突出抓好专业、精准、市场化招商,建立起“1 7 N”机制,即区投促办牵头,7个园区平台、N支专业招商队伍共同推进的专业招商引资模式。并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重点,建立起部门专业人员、编外“专家”“大咖”参与的多支专业招商队伍。
“该模式大幅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率,京东产业集群‘1变10'就是最好的例证。”公路物流基地公司负责人说,2013年10月京东电商产业园项目落户巴南,并在此后的几年中,相继引入京东电商广告、京东全球购重庆项目、京东农村电商、京东“重庆亚洲一号”等项目,使京东在我区快速形成了“1 10”的全产业链集群。
如何落地?
既要会面,还要会战会诊
项目不落地,一切等于零。筑巢引凤,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抓住项目落地这个“牛鼻子”是关键中的关键。而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才真正有助于企业投资进得来、留得下。
“招商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项目发挥出效益。”区投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我区按照“把存量做强、增量做实、质量做优”的工作要求,启动了“全员促建”工作,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一线,与施工人员“会面”、与推进难题“会战”、与部门联动“会诊”,强化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和督查落实,建立项目促建监测预警机制,对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不仅如此,为不断推进项目快速落地,我区还积极实施“三大环节”。首先严格事前协议约定。对承诺投资主体的招商扶持政策以投资合作等法律文件形式予以明确,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
随后,严格事中履约管理。强化对入驻企业协议履约进度的监督管理,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实现“放管结合”,做到“引得进、放得开,管得好、留得住”。
此外,还要严格事后兑现报备。建立招商优惠政策“审批—兑现—报备—通报”机制,按照投资合同及企业履约进度平等兑现优惠政策,对未履约项目依法追缴超额兑现的优惠政策资金,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记者手记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
近年来,大批优质高新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巴南,除了我区拥有交通区位优势、工业后发优势等“硬”环境外,良好的营商“软”环境更是必不可少。
所幸,我区深谙其中之理,不断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审视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今年4月26日,我区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重点从放宽条件、优化流程、精准服务3个方面进行优化,涉及20项具体服务举措。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放宽新兴行业经营范围核定,在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基础上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创新“随地办”方式,全区各工商登记窗口均可受理异地登记申请,实现“全区通办”;支持各级各类园区设立工商登记代办点,缩短工商注册登记办结时限,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引入一体化智能自助申报机和智能发照机试点应用,加速智慧工商登记步伐;推行“辅导办”,对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实施领导挂牌督办,全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但不同企业、不同时期对营商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没有终点。这要求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始终将其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来对待,自加压力、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良好口碑,获得企业的青睐。
记者伍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