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寺镇扶贫干部骆星:把扶贫当责任当义务当牵挂
天星寺镇扶贫干部骆星:
把扶贫当责任当义务当牵挂
记者 张英
▲骆星(右二)给贫困户送去扶贫鸡苗记者 张英 摄
“骆叔叔来了,骆叔叔来了,快请坐!我马上去叫爸爸。”无论什么时候,每当骆星走到天星寺花房村贫困户徐苏明家里,徐苏明的儿子徐在华总是表现得特别兴奋,一张小脸红扑扑的,蹦蹦跳跳去叫正在忙碌中的爸爸。
今年32岁的骆星,是天星寺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扶贫干部。在当扶贫干部的这3年多里,骆星几乎走遍了天星寺镇的各个村落。“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真真切切帮助到贫困户,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都能上好学!”而一直以来,骆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时时刻刻想帮贫困户脱离困境
2015年,骆星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当时认识了徐苏明一家。开车好一阵后,走十几分钟的泥巴路,才到徐苏明家里。眼前篾条和泥巴建造的屋子破烂不堪,屋内更是漆黑一片,这让骆星有点不知所措。
早年,徐苏明去贵州某煤矿工作,成为一名煤矿工人。长时间不见天日的工作,他患上了吸尘病以及其他病种,为了治病,花光了一家人所有的积蓄,妻子也一去再也不见踪影,留下年纪尚小的一儿一女。
看着穿着破破烂烂的两个孩子,在一旁怯生生地站着,眼神里流露出害怕和不知所措,骆星心里不知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很难受。“当时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心里特别疼,我也真正明白了扶贫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是一种牵挂。”骆星说,扶贫就是你必须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必须要扶出效果。从那时候起,他就把这家人的情况放在了心上,时时刻刻想着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一声“骆叔叔”,道不尽感恩和喜欢
如今,再去到徐苏明家,离公路不远处的崭新二层小楼“诉说”着这一家子的变化。原来,通过对房屋情况进行严格核实,政府审查了其补助条件,他的房子被确定为D级危房,符合35000元危房补助的范围。
“当时房屋修起来,我们能帮忙的就帮忙。对于房屋修建费用超过35000元的部分,我们依照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补偿。”骆星介绍,考虑到徐苏明没有多少劳动能力,他和其他干部还给他制定了精准帮扶措施,安排公益性岗位,让他成为一名道路清扫保洁员。
“地点在家附近,还有工资拿,工作比较轻松。”徐苏明满意地说,村里还对他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农村保洁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保洁员工作职责和标准。现在,徐苏明家中4亩多土地全部流转给附近的专业合作社,加上每个月的保洁收入,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
现在,每当骆星来到徐苏明家,一家人总是特别热情,而刚上初一的徐在华更是开心。“骆叔叔有时候会给我买连环画,买学习用品。”这一声简单的“骆叔叔”,对骆星来说,其实就是最大的认可。
“千里”送证明,“礼”轻情意重
“小骆,我孩子明天上学,需要镇里的贫困证明,才能享受补助,你什么时候在办公室啊?”新学期开学前的一天,骆星就接到村民徐书海的电话,说要镇里开贫困证明。此时的骆星正在下村扶贫,没有办法及时赶回来。“我现在赶不回来,但是你别慌,我来给你想办法。”电话挂断后,他又投入到走访贫困户的工作当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徐书海觉得证明开不成的时候,骆星已经开车来到了徐书海家,郑重其事地把孩子的证明材料交到徐书海手上,而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这个时候的骆星才回到镇里的办公室,打印完证明,盖上印章,马不停蹄给两个孩子送了过来。
说起徐书海,骆星很自豪。他本是建卡贫困户,育有两个女儿,母亲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他便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和母亲,平时做点零工补贴家用。考虑到他家里的情况,骆星和同事们为他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因为泥结石公路通到徐书海的屋后,周围的交通和环境都非常不错。“在政策范围内,我们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现在他承包了2亩左右的鱼塘,养起了生态鱼。”骆星说。如今,徐书海一家有了收入,可以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这是骆星最欣慰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