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以来,巴南区加快推进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经过6个月清查,最终纳入普查(入户调查)污染源共3717个,其中:工业源3482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3个,移动源(加油站)47个,畜禽养殖场17个,入河排污口98个,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较于其他区县,巴南区普查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工业源数量多,居全市前三。二是行业分布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业态。三是中小企业多,联系难度大。针对上述情况,区污普办大胆探索,稳妥实践,采用“三聚”“九抓”破“三难”工作法,入户调查工作顺利推进。截至11月13日,全区入户调查累计完成近3200个污染源纸质版原始数据采集,完成率为86%。
聚焦知晓率,抓“点”“线”“面”,破入户难
采用“点对点”上门服务的形势,根据基层提供的“钉子户”信息,提前做好政策解释,消除疑虑;镇街村居齐努力,筑牢宣传“线”。镇街、村居通过LED显示屏、横幅、展板播放(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和宣传彩页,广泛营造普查氛围。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拓展宣传“面”。利用巴南电视台、巴南日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发布污普信息和动态,形成人人参与污普、人人支持污普的良好局面。
聚焦调查方法,抓“人”“责”“物”,破高效难
强化一线人员(指导员和普查员)入户技巧培训,提前预约入户时间和告知资料清单,有效避免“跑空路”。抓各方责任落实。各镇街负责组织辖区内企业开展集中填报培训,第三方对重点难点企业进行现场入户踏勘,普查办按“1 1 2 N”工作机制,由1名普查办指导员、1名第三方指导员、2名第三方普查员和N名基层普查员组成工作组开展入户工作,指导员随机陪调和重点指导,“早会”“晚报”及时解决通报共性问题,研究对策。保障普查财物,普查员配齐普查设备,给予基层村居普查员经费补助,发挥基层组织打通“中梗阻”的作用。
聚焦关键环节,抓“查”“填”“核”,破质控难
普查员现场检查核准企业生产状况、原辅材料使用量和生产工艺、产污环节、治理设施等,特别是工艺复杂大型企业和疑似生产性质发生质变企业。要求普查员熟练掌握《污普助手》、普查技术要点以及各类普查表格填写对应关系,做到有产必填、有填必准。对已完成普查的企业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开展现场质量核查,数据录入系统前与两人一组反复核对,保证数据有采必录、录入无误。
编辑 | 巴南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