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验收工作圆满结束
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激发文化活力,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司以组织实施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为抓手,不断推进创新项目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成果推广,为在全社会营造文化创新发展环境贡献了力量。日前,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司了解到,2016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验收工作于近日完成,12个项目涉及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方式创新、文化新业态、艺术创作与演出内容创新等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有较强的科学创新性和推广示范性。
自2009年以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共立项119个,广泛覆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艺术生产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播等文化生产服务全过程。培育资助和优化推广这些创新项目,激发了各界人士参与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有利于创新项目成长的文化氛围,取得了扎实有效的创新成果,对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与科技融合
促进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支撑。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转化运用,切实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担的“【声影·中国】交互式多媒体电子音乐舞台艺术创新工程”的研发过程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经过第18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多媒体电子音乐舞台艺术创新工程成果专场展演音乐会以及2016年至2018年间多次国内外重要演出的检验,数十部不同演出样态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不仅取得了较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同时也印证了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之间的相辅相成。
“新丝路之旅——西安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创新设计及传播平台建设研究”首次将“一带一路”精神内涵应用于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该项目不仅是西安美术学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促进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化发展,实现了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的功能,让艺术走近大众并为城市发展服务。
由暴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优秀文化传承类视频及动漫作品多载体传播平台建设”项目,通过搭建集PC客户端、移动端及虚拟现实实景体验平台于一体的多载体文化传承传播体系,增强文化传承传播的生机和活力,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大众传媒主流意识形态。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近年来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完成评审和专家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升级,提高了业务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国家艺术基金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项目的带动下,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在梳理总结5年来(2014年至2018年)资助项目立项拨款、监督实施、结项验收、成果转化等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情况作出深入分析。
创新成效明显
突破文化发展的技术瓶颈
文化创新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强调创新在文化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和操作示范,鼓励理论、技术、内容等多个创新要素的集合应用,突破技术瓶颈和技术关节点。
中国广告产业创意引擎云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国家广告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和中国广告博物馆的力量,实现了中国广告产业创意引擎云平台的体系化架构、资源链条的完善、创意要素的集成和产业化的对接与服务等重要功能。该项目协同产业、教育与社会力量,集聚创意要素资源,其资源体系、专业架构和运作模式为国内外全媒体创意平台树立了典范。
由南京文投集团承担的“‘文客网’城市文化消费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充分发挥“文化 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综合化的O2O城市文化消费服务平台,打造了以南京为中心的城市文化商业生态圈,形成了垂直的城市文化消费门户。
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承担的“文化寻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线学习传播平台”项目,利用数据库、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技术,整合海量的文、图、影像等多类型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通过深度融合探究学习体系、兴趣社交体系和国际文化交流体系,建立了一个面向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学习、交流、互动、分享、众筹平台。
“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材料的创新研制与生产工艺的革新研究”项目,集合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力量,综合运用乐器学、音乐声学和律学、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经过改良创新之后,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代替蟒蛇皮,使四胡的材质更加环保,音准和音色也更稳定。在马头琴的制作环节,从切削、防裂、防虫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延长了马头琴使用寿命。验收组专家认为,该项目在少数民族乐器材料处理方面采用了较为独特的方法,丰富了木材改性手段,对少数民族乐器制作、选材、维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通产学研通道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使文化工作进一步实现从“管脚下”到“管天下”的转变,2011年起,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推出部地共建重点项目,对于涉及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由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与项目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多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
为了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动、共建共享,广东省江门市率先推行全市8家公共文化馆、8家图书馆、6家博物馆、3家美术馆以及民间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粤剧曲艺联盟的联合建设。“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粤剧曲艺联盟建设”项目由江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承担,通过积极引导社会文化力量参与联合馆建设,鼓励民间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带动全市文化供给水平整体上升。
2014年9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率先探索实施县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和张家港市文广新局承担的“县域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探索与示范”项目,着力破解基层文化馆站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清、功能弱化、人才缺乏、发展不均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深入到基层群众之中,使基础更扎实、需求更明确、服务更精准。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民意实时测报系统及其常态运行”是由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政府承担的大数据惠民服务项目,以西海岸文化民意实时测报系统为平台,以西海岸文化惠民卡为载体,通过对区内居民文化消费取向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实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有效提高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监测机制建设”由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申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委员会承担,重庆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课题组,并得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业务指导。该项目通过地方文化部门、科研机构与高校院所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政府对标准实施督促检查的有效手段,共同破解了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管理方式和工具滞后的难题,推动政府从人为管理向制度管理的转变。
本报记者 连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