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农”味不足 农产品上行难困局亟待破解
农村电商发展需补齐短板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用近300字的篇幅强调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这也是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陈列出来,也使得农村电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上月,《经济》杂志刊文《10万亿!农村电商的富矿如何撬动》。文章指出,中国农业市场总体价值规模预计在10.15万亿元,而今年农村网购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6000亿元。农村电商作为一个超大体量的市场,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发展潜力,有望成长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因此,发展农村电商,既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又是农业农村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区农村电商起步较晚,但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我区已建成璧山农业数字化平台1个,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1个,引进农村电商公司1个;在城区建立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1个,在镇街建立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15个,13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农产品电商村级服务站全覆盖。2016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8353万元。
然而,农村电商在我区“只买不卖”的状况较为突出,“工业品进村”的比重远大于“农产品进城”的比重,“两条腿”发育的不平衡,导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功效无法得以充分发挥。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农产品上行?今后应当如何破局?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在不少农村电商网店里,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比重悬殊甚远
物流支持问题尤为突出
在记者的调查中,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种植养殖户,都不约而同地将物流支持问题列为制约农产品上行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若是不解决好物流问题,鲜活农产品就完全没有上电商平台的必要。”河边镇复兴村生猪养殖大户郭靖这样告诉记者。
郭靖说,对于像自己这样的养殖大户而言,平日里一般每一笔交易的量都较大,所以平摊下来的物流成本较低。而若是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由于小批量多批次的消费特色,物流次数较多,仓储与配送成本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大,将极大地削弱网上销售的优势。正是这一原因,使郭靖多次拒绝了农村电商企业伸来的橄榄枝。
而对于健龙镇玉林村的程勇而言,由于缺乏冷链快速物流的支持,使其最终放弃了将自家的鲜鱼进行网上销售。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温水养鱼基地,我早就想通过网络打开更大的市场。”程勇说,“传统的线下销售,一般是装鱼箱打氧气进行活体运输。但要是换到了网上销售,因为单笔交易量较小,只能选择速冻后走冷链物流,然而璧山又缺乏冷链快速物流的支持,只能作罢。不仅是鱼,对于很多蔬果类、禽蛋类的农产品,都非常需要冷链物流。”程勇说。
这一问题,同样困惑着璧山同心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英,该公司是唯一一家注册在璧山的农村电商企业,也是我区最大的农村电商平台。
吴英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农产品线上销售的量较小,主要通过运送工业品进村后的返空车,将集中在各镇街服务中心的农产品运送至位于璧山城区的运营中心。若是进一步扩大规模,这一模式将不再适合,就将面临自建物流与合作物流的选择问题。自建物流更快捷也更易于掌控,但成本较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承担。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则面临管理问题,易导致客户流失。
只有品质过硬的特色农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下单
电商意识薄弱人才匮乏
目前,我区通过与易田电商的合作,137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农产品电商村级服务站全覆盖。然而,这些服务站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服务站的终端机在安装后就没开过机,完全成为了摆设。当记者提出希望尝试使用该终端时,状况百出,不是因为忘记账号密码无法连接网络,就是因为系统版本未更新无法使用等等。
吴英坦诚地告诉记者,现在真正发挥作用的农产品电商村级服务站还不到20%,“其实我们在每个服务站都配备了导购员,也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但毕竟都是兼职的,而且普遍缺乏电商意识,所以效果不佳。”
事实上,这些导购员,在农村都还算得上是对互联网具有一定了解、会熟练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本事人”。对于其他农村居民而言,电商意识则更加薄弱,多数人存有质疑的态度,担心存在风险,不敢尝试。
“现在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不少人根本不相信网络,更不愿意尝试电商,确实很恼火。”易田电商大路街道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勇说,一次自己和几位同事一起去村里宣传农村电商,被村民们当成搞传销的,差点被打。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区绝大部分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还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和实体交易,没有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更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反认为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维护难,对其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同时,电商意识的薄弱也导致农村成为了电商人才的贫瘠地。尽管个别企业、合作社和一些种养大户有借助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的销售,然而,由于缺乏深入了解、掌握电子商务商业规律人才的支撑,销售业绩不是很好,多数商家对电子商务有浓厚兴趣,但不知怎样做,无从下手。
村民通过农村电商平台购买工业品的兴趣远大于销售农产品
农业标准化有待加强
电子商务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就是品质保障,适合电子商务的商品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和可鉴别性产品。
当前,虽然我区农产品多样化特征明显,但标准化及品牌化仍有所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吴英给记者举了这样两个例子。去年4月,该公司将七塘镇的血橙作为璧山的特色农产品在易田电商平台上大力推介。血橙上架该平台后,销售形势不错,不少西安、成都等地的客户都纷纷下单。然而,由于品质控制的问题,客户们多次发现收到的血橙中有不少已经坏掉,导致最后该血橙被易田电商总部勒令下架。
今年初,该公司与我区某合作社合作,推介沃柑。这次,该公司吸取了血橙的教训,对每一批送达运营中心的沃柑都进行了仔细检查,剔除了坏掉的沃柑,规避了这一问题。然而,由于该合作社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使得沃柑的个头、口感参差不齐,同样未能打响牌子。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生产是发展农村电商的一大前提条件,这正是我区目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不仅是绝大多数的农户无法做到,不少合作社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上同样做得不够好,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不可控,网上销售难。
当然,不仅是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电商农产品还需要有更高的辨识度和品质保证。因此,还必须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影响农产品线上销售的重要因素。
没有标准化,品牌化就无从谈起。
而目前农产品电商市场竞争的焦点则正是品牌。无法实现品牌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然大打折扣。
补齐短板力求新突破
“对于这些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问题,我们正着手逐一进行解决。”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正在着力健全农产品电商服务体系,建立“区—镇—村—企”四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将继续推进农村电商“村村通”工程建设,年底前实现137个行政村全覆盖,并发展12个农业企业成为农产品电商易店。同时运营好区级运营中心、镇街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好已建电商平台终端,并探索建立现场采摘和网上订购相结合的营销新模式。
针对物流问题,区相关部门目前正在探索农产品物流的新路子。对于有能力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企业,鼓励并支持开展自营物流或与第三方物流开展密切合作,降低物流成本。同时,通过对分拣、加工、包装等程序的控制,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做好“最后一公里”工作,提升客户满意度。
同时,我区还将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通过对能够准确把握农村电子商务方向的经营性人才、能够充分协调各方资源的管理型人才、电子商务平台设计技术性人才的引进和整合,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培育,提高经营水平。对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并充分发挥区电商协会的组织学习、交流、研讨、互助作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的标准化、品牌化,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该负责人表示,将优先扶持一批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逐步建成相同产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品质、统一销售,B2B为主,B2C为辅的电商销售模式,逐步实现我区农特产品的全渠道营销。还将研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对年交易额达到规定额度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给予相应补助。
当然,要发展好农村电商,不仅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来引导和带动,还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决定和企业参与的作用,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让农村电商的“农”味真正浓起来,更好地助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记者 刘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