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烧柴现在用气,居家生活更加便利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位于开门七件事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柴禾、煤球到液化气,再到如今的天然气,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璧山人的生活燃料在不断升级,也展示了我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百姓生活质量的逐年提升。
烧柴做饭 泪流满面
11月15日,在璧城街道吉旺小区,记者见到了61岁的刘居会。已经和厨房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她,说起生活燃料的变化感慨不已。
“小时候,我家做饭烧的是柴草,整个屋子被熏得黑糊糊的,房顶上常常倒挂着黑灰。”回想起40年前做饭的场景,刘居会摇着头说,因为柴草不好烧,饭熟得慢,每天必须早早起床,尤其是冬天,天不亮就得起灶生火。有时遇到阴天,火难点、烟难排,满屋的烟气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尽管如此,做饭总少不了柴,所以去地里干活时都要背个背篼,看到茅草之类的就割回家,晾干了当柴烧。那时候,家家户户灶间都堆满了柴,院子四周也是柴垛,现在想想实在太危险了。”刘居会说。
煤气混用 能省则省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煤球慢慢普及至农村,加上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的经济条件也稍微好些了,做饭开始烧煤球。
“烧煤球肯定比烧柴烟子少很多,燃烧时间也比较久。但那会儿煤球还是贵,一般家庭舍不得用,我家也就过年过节偶尔用一下。”刘居会说,家在村里,路不好走,要进城镇拉一趟煤球,来回需要大半天,并且又苦又累,大家都不愿意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压锅、煤气罐、电饭锅、电冰箱等陆续入驻“厨房”,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
“煮饭用电饭煲,炒菜就用煤气罐,不但方便,而且做的饭菜也好吃。”刘居会说,那时气源相当紧缺,液化石油气是按计划供应的,价格也并不便宜,还要自己扛着重重的煤气罐去加气,十分麻烦。
“虽然用电用煤气方便,但能省一点是一点,做的饭都特别简单,生怕用多了电和煤气。”刘居会表示。
电气入户 收获幸福
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居民纷纷告别传统的瓶装液化气,用上了清洁、便利的天然气,厨房也新增了电磁炉、智能电饭煲、多功能电烤箱等设备。
“啪”的一声,天然气发出吱吱声响,灶上冒出蓝色火苗,放上铁锅……刘居会一边准备做午饭一边笑着告诉记者,2010年,全家搬进了吉旺小区,开始用天然气煮饭,既干净又便宜。同时电器的使用也更频繁,就算停了气也不影响做饭。
“最关键的是,现在不用为了节约一点电费气费而折腾,经济条件好了,不差这点钱。”刘居会说:“当然,该节约还是要节约,许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刘居会居家生活燃料的不断改变,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记者 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