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重彩谱写华丽乐章——我区“三农”工作综述
秋日长寿,果实累累。
现代农业种植园区内,晚熟柑橘一片连着一片;现代畜牧园区内,一辆辆大卡车在标准化蛋鸡养殖场进进出出,将绿色鸡蛋运往全国各地;沙田柚园区内,一个个沙田柚压弯了树枝,村民们正等待着果实的丰收……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脱贫攻坚,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正奏响了一曲绿色崛起的雄浑乐章。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比预计从2017年底的55:45调整到2018年底的50:50,沃柑、大雅杂柑等优质新品种高换升级,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样化,“长寿沙田柚”商标正式申报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
今年以来,我区着力打造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农业品牌化建设、新型适用技术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础设施保障等有力措施,提升提档长寿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着力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做优做强“1 5 2”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资产量化确权、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三变”改革,促进“三增”。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2元,同比增长4.1%和8.9%。
在洪湖镇表耳村翠冠梨基地里,老板段洪胜打开手机APP介绍说,手机不仅连接了监控系统,还连接了基地的冻库,通过手机能够遥控冻库内的湿度和温度。
科技助力,让现代农业变得越来越有“含金量”:完善“区—镇—村—基地(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农业种植园区全力打造“智慧果园”,现代粮食园区里建设高标准农田,创建高产示范片,机耕、机插、机收水平不断提高。
种养就近生态循环、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畜禽尿液、绿色防控与测土配方施肥……一系列生态项目的实施,让我区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截至目前,我区共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10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100余家,有效期内的名牌农产品达17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达115个,3个农产品获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集体品牌首批授权。
富美乡村宜居宜业
一产接二连三增效增收
一面蔚蓝的瀑布从山顶一泻而下,山间萦绕着云雾,几颗怪石从水中浮现……初秋时节,平伟农业公司的橘香创意广场中出现了一幅巨大的山水3D画。3D画卷与花草苗圃、人行步道交相辉映,让乡村更加生动美丽。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催生的朝阳产业。”区农委特色产业科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区出台了《长寿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以“长寿人家”为品牌,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橘香悦动村、清迈良园等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十里柚乡 百里花海”核心区全面建成,“田园乐温 海棠春晓”项目顺利开园迎客,农旅融合发展正全面提速。
近年来,我区把“农业 ”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结合“三园”“五区”发展格局,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农业 旅游”蓬勃发展,“农业 产品加工”提速发展,“农业 社会化服务”悄然兴起,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 '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依托农业产业叠加文化、旅游、服务等功能,突出农业产品、农事景观和乡土文化的创意设计,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提升了农民幸福生活舒适度,更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如今,行走在长寿乡村里,可以欣赏秤沱村四季花园的田园画卷,可以品尝长寿湖以生态鱼打造的“全鱼宴”,还可以体验邻封采摘沙田柚的乐趣……长寿正朝着“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发展。
精准扶贫攻坚克难
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在八颗街道石马村,光伏项目发挥着扶贫“造血”功能,今年,石马村再次“上马”一个光伏产业项目,通过“集体 公司 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公司实施,31户贫困入股,每户每年可获得2000元收益分红。
石马村发展光伏产业,葛兰镇塘坝村发展糯玉米套种南瓜和榨菜等“短平快”的蔬菜产业,云台镇拱桥村发展胭脂红苕,投资700万元启动江南街道枇杷园、洪湖镇五龙村歪嘴李基地、石堰镇干坝村食用菌生产、龙河镇永兴村老果园改造、云集镇大同村蜂糖李项目建设……
这是我区实行产业脱贫增收的创新举措,加强一村一品建设,创新融入“三变”理念,让脱贫村“脱胎换骨”,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让脱贫村致富增收。
为了不让小康路上落下一人,我区强化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精准识别每个贫困户,创新举措助力扶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产业扶贫方面,落实区级产业扶持资金2718.15万元,给予贫困户开办的家庭农场和贫困户致富带头人3万元/户的产业补助,设立小产业扶贫发展专项资金,提供免担保、全贴息的产业扶贫金融贷款,探索光伏扶贫试点。目前,我区已建成光伏电站4座,已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 1亿元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额度,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35万元,377户贫困户申报了小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就业扶贫方面,在全市首创将扶贫培训与职业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就业订单、企业上岗、扶志、企业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的精准化订单培训,累计帮助1634人次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展专场招聘会,提供527个优质就业岗位;推广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开发农村服务型工作岗位,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2700人次实现就业;推进扶贫就业车间创建,探索新型“产业 就业”模式,今年预计完成2个车间的创建工作。
同时,加大住房安全、教育、基本医疗、低保救助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创新工作举措,确保贫困户脱贫。目前,我区已完成1212户贫困户C、D级危房改造计划,累计兑付危房改造资金4044.6万元,实施高山生态移民搬迁脱贫82户,并实现临界贫困对象危房改造全覆盖;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6159人次;实现全区贫困户户户有家庭医生,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 “六重保障”报销机制,创新制定了医疗兜底制度;投入资金为贫困购买基本合作医疗保险和精准脱贫保险,累计为8923人次贫困户因病减负1356万元;累计实施低保兜底扶贫2859人次,发放低保兜底资金739万元。目前,享受低保兜底贫困户246户429人。
在长寿这片土地上,一幅粮仓满、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