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香菇产业链 一年已有100万元订单
祝乐村第一书记王小运(左)在祝乐村集体经济组织香菇菌袋厂现场和致富带头人交流。
出门是山,抬头是山,走完一座山接着还是山。这是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小运去年9月初到祝乐村的印象。昨日,作为祝乐村第一书记的王小运专门走访了村里荒地。一年来,村里通过用好这“关键一招”,实现了香菇产业从无到有,并形成全产业链。
收看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王小运得到的启示是,脱贫攻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他说,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依靠发展产业让祝乐村实现稳定脱贫。
按照《城口县鸡鸣乡精准脱贫规划》,鸡鸣乡计划在祝乐村发展香菇100万袋。
王小运介绍,自2017年11月开始,祝乐村在全乡率先建立起第一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并已逐步在全村完成产业布局。
祝乐村香菇基地位于祝乐村王家河坝,海拔1100米。这是由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投入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流转11户农户近30亩土地建立起的15万袋规模的香菇种植基地,推行“集体经济组织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全部投产。
此外,重庆市农商行党费帮扶200万在香菇基地建成香菇菌袋厂、干燥厂房、冻库,重庆市经信委帮扶“火锅 计划”协助解决香菇销路问题。
香菇产业在鸡鸣乡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一年来,基地已有约100万元的订单,预计分红有15万-20万元。村民、贫困户在香菇基地务工每天120元,再加上分红,贫困户年均可增收约8000元。
2018年,祝乐村已脱贫4户12人,还有14户41人未脱贫。
接下来如何用好“关键一招”?
王小运说,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在市经信委扶贫集团的大力帮扶下,为有意愿的贫困户,建立香菇大棚,给予技术支持,回收种植出来的香菇,实现“传帮带”,为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稳定增收致富;现在上山的路通了,要把荒地“捡起来”。过去因为交通条件差,有的地无法耕种,导致耕地有限,通过合作社把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起来。利用好扶贫资金,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送种子、送技术,同时用好民政政策,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本报记者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