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有事动嘴 我们帮忙跑腿
推行“民事代办”工作法,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腿脚不便的老人打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在外务工者不再奔波千里费时费力……今年以来,新山村街道在辖区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服务以来,各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又多了一个“代办员”的身份,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奔走于各个办事点,为居民省去奔波之苦,送上舒心便捷服务。
绿色通道 开进六旬老人家
今年62岁的张明洋很不幸,几年前她患上尿毒症,每天需要靠药物维持病情,她的儿子又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吃喝拉撒全靠母亲一人伺候。张明洋的丈夫去世较早,母子俩相依为命仅靠家中微薄的积蓄生活。
“我的病常年需要吃药,每个月的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特病证办不下来,今后我和儿子该怎样生活?”前几日,家住翠园社区的张明洋老人感到很郁闷,自己生病在家卧床休息了几日,把办理特病证的事情给耽搁了。
然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翠园社区代办员张小艳这天敲开了她的家门,不仅送上了关怀和慰问,还在家里帮她拍好照,选好满意的照片,来回两天时间就替老人全程办好了特病证,这让张明洋感到无比欣慰与贴心。
随着“民事代办”制度的落实,新山村街道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新途径,大力推行社区“民事代办”服务,变原有的“等服务”为“送服务”,将劳动保障、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助残等二十多项社区公共服务升级为代办服务,而张明洋老人成为了其中的受益人。
代办服务遵守“黄金法则”
“以前办事不仅要自己跑腿,遇到办理业务的人不在,递交了材料就只能等,甚至有的等了半个多月还因为材料不齐全不能办理,要知道我出去一趟真是不容易啊!现在好了,社区有了代办服务,我真的就是动动嘴,对于办理时限还能第一时间知晓,心里明明白白的!”张明洋老人拿到代办员张小艳送上门的特病证时兴奋地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各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共服务全程代办制度,成为这项“零距离”服务遵行的黄金法则。
除了优化常用事项模板和相关办事流程,社区按照受理事项的分类和运行程序还将“社区代办”服务细分为了即办件、承诺件、补办件、联办件、上报件、退回件等类别,并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责任到人。
不仅如此,通过公开监督电话、公开承诺时限,居民意见箱、微心愿征集卡等,接受居民监督,全方位跟踪服务,大大增加了社区代办制的透明度,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从今年实施这项服务以来,群众满意率大大提高,受到辖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为民服务拉近干群距离
在平安社区,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张月碰到正在社区入户的网格员时,就咨询了关于婚育证明办理的流程。这名网格员当下拿了资料给张月填写,第二天就将办理好的婚育证明送到了张月家中。
拿到婚育证明的张月亲身体验了社区代办服务带来的便捷,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不知道办理程序,单位请假又不方便,所以一直没办成,现在社区代办服务真到位,让我少跑了很多冤枉路,效率又高又省心,为他们点赞!”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和张明洋、张月一样的喜悦。自代办服务推行以来,实现了由群众跑腿向社区跑腿的转变,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由零散办理到集中办理的转变,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拉近了街道、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心理距离。(记者 高祎恩 通讯员 刘梅)
声音
刘小琨
新山村街道宣传、统战委员
民事代办,通俗地说,就是群众张嘴,干部跑腿。代办的原则是“自愿、便民、公开、无偿、依法、高效”,代办事项涉及证照办理、公益服务、各类投诉、政策咨询等。如果这项服务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干到群众的心坎上,将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以服务群众为主线,在提高“代办”实效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坚持把便民服务作为服务群众的“金钥匙”。这样一来,群众办事不仅少花了乘车食宿的“冤枉钱”,节省了很多宝贵时间,还切实为干部和群众架起一座“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