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精准选配第一书记 发挥扶贫尖兵作用
杨娅蓉(左一)入户走访
丰都新闻网讯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关系着脱贫攻坚的具体成效。县委组织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因岗定人、人岗相适”原则,完成驻村工作队调整优化,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同时严格考核管理,让驻村第一书记成为脱贫攻坚排头兵,为深化脱贫攻坚增添活力。
在这批年轻的第一书记中,十直镇莲花村第一书记杨娅蓉,以女子之躯巾帼不让须眉,与基层党员群众同甘苦共奋斗,积极主动参与村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用“零问题通过,村民满意率达100%”的完美答卷,让该村扶贫工作通过国家第三方扶贫验收。
齐心协力攻艰
莲花村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加之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全村都处于比较贫困落后的状态。但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莲花村脱贫工作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时,零问题通过,村民满意率达100%。
谈及脱贫妙方,该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娅蓉坦言,多亏村支两委勠力同心,坚持用脱贫攻艰工作统揽当前多项工作,积极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的脱贫难处。村上的年轻人也积极建言献策,为莲花村脱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莲花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资源匮乏,村上大多数村民的饮水问题都没有解决。二是道路通行条件差,农产品运输十分困难。”杨娅蓉说。
知道了“贫困病症”,就能对症下药。杨娅蓉担任第一书记期间,积极夯实莲花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时间里修建蓄水池12口,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0米,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硬化公路 12公里,修建便民路16公里,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
“我们发动村里的年轻人建立了脱贫攻坚微信群,谁家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意见都在群里提出来,点子大家出,困难大家帮,任务大家干。”杨娅蓉说,通过微信群不仅能拉近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也能实时了解贫困户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
精准把脉贫困症
“你看,这是政府出钱给我修建的两个鸡圈,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的养鸡事业才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成绩。”二组村民陈福碧告诉记者。
陈福碧今年41岁,以前长年在外地打工,曾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村上免费发放鸡苗的消息,一心想返乡创业的她,便抓住机会申请领取鸡苗,成了村里第一个领取鸡苗的村民。领取鸡苗后,陈福碧却没有资金修建鸡舍和相关的基础设施,这成了她发展养殖业的绊脚石。
不久,当地政府在了解情况后,投入资金9000多元,为陈福碧修建了两个30平方米的鸡舍,并免费为她提供了养殖技术的专业培训。“后来,我又领取了第二批鸡苗,总共是80多只,喂养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向技术员请教,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养鸡场慢慢走向了正轨。”陈福碧说,去年,她总共出栏2000多只土鸡,一年纯收入五六万元。
“要想帮助贫困户脱贫,就得缺啥补啥。”杨娅蓉表示,通过走访了解,对缺乏资金的贫困户,帮助他们申请小额无息贷款;对缺技术的贫困户,就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有孩子需要上学的贫困户,就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
那么,缺乏劳动力又该怎么办呢?“为了让村上部分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稳定增收,我们积极招商引资,希望将莲花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村民们可以依靠土地增收。”杨娅蓉说,该村引进了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绿沃源两大农业公司,打造了1500亩沃柑种植基地,这样一来,即使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也可通过流转土地,或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获取一条稳定增收的渠道。
移风易俗倡新风
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村风村貌建设也不能落下。“我们工作队的成员督促村民对其房前屋后、室内室外进行彻底打扫,促习惯成自然,改变村民随地堆放等陈规陋习。”杨娅蓉说。
同时,莲花村每社挑选10名身强力壮的村民,对河沟、塘堰、公路等公共区域垃圾进行清运,让莲花村村容村貌得到靓化。
深化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今年年初全县农房四改、C级和D级危房改造以及风貌整改如火如荼。杨娅蓉带领工作队成员始终亲临现场逐户计量、计价,如五保户代心成、残疾户孙天恒等的D级危房,杨娅蓉亲自带领施工队伍对其进行改造。
“我家里就我和我瘫痪在床的老伴儿,我白天要忙着干农活,没时间看管施工,杨书记晓得情况后,愣是每天都来帮我看着施工。”孙天恒说。
杨娅蓉扎实细致的态度、敢拼硬朗的作风以及不让须眉的干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同,莲花村脱贫工作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村民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