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湛普镇:满山花椒树成村民致富“摇钱树”

丰都新闻网杜成波  2018-09-27 09:34

刘坤伦给椒农作病虫害防治指导

丰都新闻网讯 “今年,我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认真抓好产业兴旺等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日,记者在湛普镇采访时,该镇党委副书记黄娟告诉记者,目前镇上的花椒产业带动了许多村民脱贫致富,成为镇域经济的大动脉。

种植面积10000余亩

“我镇的花椒产业,发展于2002年,当时利用退耕还林政策首先在白水社区整村推进发展花椒2000余亩。”黄娟告诉记者,发展花椒产业不但打通了村民的脱贫路,还推进了荒山坡治理。

在春安村采访时,黄娟指着一片山坡介绍,以前沿长江边上的地带石漠化很严重,种庄稼产量较低,通过种植花椒树,如今问题已得到解决。

据了解,经过逐年发展以及结合2015年扶贫产业规划,到2017年底,湛普镇花椒种植规模已达到了10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白水社区和春安、马安、庆云、燕子等村和社区,涉及1600余户。

“湛普镇种植花椒面积也不算少,部分农户由于缺乏系统的栽培管理技术,重发展轻管理,导致花椒园过早出现老弱椒树,产量低而不稳。”县农委高级农艺师彭先容说,如今依托重庆市花椒测土配方施肥协作组,围绕老花椒园的改造,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实施,开展一系列试验示范,提高了花椒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镇上已建成白水社区花椒示范基地4000亩,春安、马安村优质花椒示范园2400亩。”黄娟说,花椒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300余户,50亩以上大户10余户,100亩以上大户2户,花椒产业成了带动村民稳定增收的“摇钱树”。

“我们鼓励椒农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品牌,提高花椒的知名度及附加值,促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彭先容说,目前湛普已注册“白水花椒”品牌。

村民增收的好产业

“为确保我镇产业发展之需,通过上争外引,强化投入,着力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移民项目、扶贫项目硬化花椒园区便道20余公里、硬化社道路49.03公里,硬化生产便道和出行便道56公里。”黄娟说,全镇还修建渠堰10余公里、修建灌溉池39口,新建人饮供水工程4处,改扩建人饮管道25公里,整修山坪塘62个。

据了解,湛普镇充分发挥白水社区花椒园幅射带动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每年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10余场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我们不仅引进了九叶青花椒优质品种,还经常邀请县农委技术人员对椒农进行技术培训。”白水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坤伦说,村里将进一步打造“白水花椒”品牌,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花椒增收致富。

今年,全镇花椒挂果面积达到8000余亩,产鲜花椒3000余吨,产值达4000万余元,人均收入达到7800余元,特别是为贫困户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至三年后,该镇10000亩花椒进入盛产期,可实现收入6000万余元,人均收入可达到9000元。

“我家栽了二千七八百株花椒树,今年实现纯收入接近11万元。”白水社区三组居民周先贵说。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周先贵就在自家地里栽种花椒树,另外还流转了一些土地,面积约27亩,但由于平时管理靠他自己一家人,产量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由于花椒树栽种后可连续多年采收,如果老周平时管理的时候多请两个人帮忙,收入肯定更加可观。”刘坤伦建议。

同为该社区的六组居民李松林,由于身带残疾,父母亲年岁已高,女儿正在读大学,家庭比较困难,村支“两委”干部看到他家2002年退耕还林时栽有部分花椒树,但长期疏于管理,就邀请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技术,重新让他家花椒树产生经济效益。“3年前,政府又为我提供了一些花椒树苗,现在我家共有五六百株。”李松林说,今年他家的花椒卖了4万多元,也算一笔不少的收入。

春安村三组村民谢成福看到村里没有人烤花椒,便自掏腰包十三四万元修了一个烤房,没想到第一年就实现了开门红。“一共烤了10万斤左右湿花椒,还是不错。”谢成福满意地说。

刘坤伦还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村上的花椒产业已实现了量的突破,如今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花椒树上做“质”的文章,从而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最近,村上将上一个土壤改良的项目,总共1000亩,预计600亩实施绿色发展,400亩实施有机肥发展。”刘坤伦说。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