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重阳】丰都耄耋老人的养生之道······
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
特别是一些老年人,
他们劳碌了大半辈子,
到了晚年更应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
今天,
我们来聆听几位老人在
情志、起居、饮食、娱乐等
方面的故事。
易淑娟·一生绣花易淑娟绣鞋垫
采访易淑娟老人的当天,她刚好在三女儿杨康英家,和小院里的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摆龙门阵。
已经90岁高龄的易老,耳聪目明,说起话来格外有精神,“小同志,你莫看她这么大岁数了,她一直自己穿针引线,打鞋垫哟。”70来岁的代德芳说,她经常看到易淑娟老人拿起针线包绣鞋垫,心里很是羡慕。
易淑娟绣好的漂亮鞋垫
据杨康英回忆,母亲有一次到高家镇走亲戚,看到别人在绣花,她母亲就站在旁边看,后来母亲对绣花特别感兴趣,在亲戚家就开始练习,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基本上就学会了。
“那时候,我家住在学校旁边,天天听着孩子们读书、唱歌,有时候老师教一些画画的初步知识,也许是耳濡目染,妈妈的想象能力特别强,后来打鞋垫时的图案全部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小女儿杨华英动情地告诉记者。
“年轻时她的眼力就要比别人好,找起东西来速度很快。小时候我们六姊妹的衣服,就靠妈妈用手亲自缝制,特别是妈妈手工绣出来的枕头,是那么漂亮,现在还放在老家。”回忆起妈妈的过去,杨华英倍感自豪。
易淑娟和小女儿杨华英一起唱歌
记者了解到,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易老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绣得一手好花,无论是鞋垫,还是枕头什么的,只要能绣得上的,她都会“露一手”。
“老年人保持大脑的活力,让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始终保持脑力的最佳状态,就不容易患痴症。”杨华英说,绣鞋垫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妈妈,我们一起来唱个歌嘛。”不一会,杨华英和易老唱起了螃蟹歌,虽然没有现代流行的摇滚节奏,但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朴实,却通过母女俩动听的声音表达得淋漓尽致。
杨华英介绍,易老每天都坚持用姜丝温水泡脚,中午会喝上一小口酒。这样的生活习性已经坚持很多年了。采访结束时,杨华英告诉她母亲,待她活到100岁时,记者还要再来采访,易老很是激动。
余蜀光·热爱运动余蜀光在家锻炼
采访余蜀光老人,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因为老人家8月份去打门球时右腿受了伤,近段时间在家休息。“最迟10月底又可以回到球场上了。”余老显得精神矍铄,离开球场的两三个月,他很不习惯。
年轻时和门球场上的余蜀光
1953年,余蜀光老人从部队转业回到丰都,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12月退休。一个偶然的机会,余老加入到打门球的队伍中来。
加入球队后,余蜀光不再感觉退休生活无聊了,只要不下雨,天天和老伙伴们在一起练球。余老于1987年开始代表我县老年门球队参加比赛,多次为丰都老年门球队获得荣誉,他自己也多次获得优秀运动员称号。
余老不光球打得好,门球裁判执法水准也很高。“我学会了打球,出去比赛,看见门球裁判在赛场上很有魅力,于是,我也想当裁判。”余蜀光说,他通过理论学习,最终拿到了国家荣誉(一级)门球裁判员证书。
余蜀光写回忆录
培养一级裁判3人,二级裁判10人,三级裁判15人……在余老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了他的门球生涯。
“门球运动必须手脑并用,不费力,能锻炼眼力,打的时候手力也要均匀。”谈起往日的门球时光,余老滔滔不绝,他说做裁判要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本身也锻炼了身体,正因为年青时在部队长期服役,练就了他现在的“健步如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锻炼,如今在余老的体检单上,各项指标年年正常。
余蜀光查阅资料
记者在和余老交谈中得知,他兴趣广泛,生活非常有规律,还爱帮助别人。“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后,进行头部按摩30分钟,然后到门球场打1到2个小时的球,9点钟回家写字看书听音乐,下午打一个半小时门球,晚饭后散步看电视,晚上10点准时上床睡觉。”余老说,他出资帮助了包鸾镇花地堡农民门球队,“现在我们的球技很不错,更多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朋友。”70多岁的门球队员邓佳龙说。
采访结束时,90岁高龄的余老悄悄告诉记者,他的养生秘诀就是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坚持走步、劳逸适度。
甘素珍·勤劳开朗甘素珍洗衣服
已96岁高龄的甘素珍,如今跟她三儿子住在一起。记者见到她时,只见老人家挺着腰板,来回在客厅散步,虽然岁数大,但说起话来却中气十足、头头是道。
“要说什么好的养生之道,我母亲主要还是在中药材公司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身体底子好,加上没有忧虑,你看,她哪像96岁的人嘛。”甘素珍的三儿子熊昌其说。
甘素珍在看电视
甘素珍老人于1958年到丰都中药材公司上班,她和几位女同志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午挑水、晒药材,下午宰中药材。“那个时候一天要挑10几担水,来回一趟走400多米。”甘素珍说,有时候还要趁晚上时间来读书识字,后来,公司在两汇口有了土地,她们还要前去种药材、棉花等,特别是遇到下雨天,尽管有几分劳力,但还是让人感觉累,不过,她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个人。
“我妈是个女强人,1968年那年,长江涨了一次大水,整个房子都被淹了,只好举家搬迁。”三儿媳曾庆冰说,当时物资实行计划供应,所有修房的材料要得到街道的审批,甘老硬是一个人扛回来了。
甘素珍1977年退休后,一直帮助儿女照顾家庭。
“妈妈一直坚持每天喝燕麦片、吃一个鸡蛋,平时爱吃素菜,所以她从不缺钙。”曾庆冰说,妈妈天天坚持从家里步行到朝华公园,即便下雨,也要在客厅坚持走半个小时。
熊昌其告诉记者,他母亲性格开朗,一家人很和谐,特别是婆媳之间,从来没有吵过嘴,老人家还经常到亲戚家串门,“如果你还迟两天,我们都已经到海南去了。”熊昌其说,他们一家人最近两三年都是国庆节后就到海南居住,来年的三四月又回丰都南天湖景区,冬暖夏凉,让老人家生活在高富氧离子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
来源:丰都日报 记者:杜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