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武陵山民歌大赛圆满收官
13号选手蒲守桥获得第二届武陵山民歌大赛(区内组)决赛金奖
由8号龙忠芳合唱组演唱的《栽秧歌》(无伴奏)获第二届武陵山民歌大赛(区内组)决赛的银奖。
本报讯7月11日晚,以“群英荟萃武陵山百灵放歌大裂谷”为主题的第二届武陵山民歌大赛(区内组)决赛在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区游客中心广场拉开战幕,来自涪陵武陵山旅游区内的30名(组)进入决赛的参赛者逐一大展歌喉,将具有武陵山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市民、游客纷纷叫好称赞。
大赛组委会聘请知名音乐家组成评委会。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区内组蒲守桥以一首《乌江纤道》夺得大赛金奖,武陵山乡学校女教师合唱组、龙忠芳合唱组、大木风合唱组获得银奖,罗小梅、陈洪英等6名(组)参赛者获铜奖,其余20名(组)参赛者获优秀表演奖。区外组涪陵区音协带来的《乖乖困着》获得金奖,杨红丽、黄秋风、闵小霞3位参赛者获银奖,瞿嘉、李秉峰等6位参赛者获铜奖,有20名(组)参赛者获优秀表演奖。
据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区内组的参赛选手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武陵山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民歌,用欢快热情的歌声把家乡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武陵山旅游区集峡谷、地缝、森林、花海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一体,绝美的景观让其声名鹊起,深受游客青睐。武陵山的民俗文化资源浓郁厚重,武陵山民歌就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张新名片。
“大赛旨在通过对武陵山优秀民歌文化资源的挖掘,促进武陵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保护和弘扬武陵山独特的传统文化。”武陵山旅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武陵山民歌的艺术魅力,也打造了武陵山旅游区的文化品牌,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助推武陵山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武陵山大裂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届武陵山民歌大赛分为区内组和区外组,自7月9日开赛以来,200余名(组)参赛者同台飙歌,他们以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形式,用或清亮、或雄厚、或高亢、或俏皮的唱腔,让歌声与苍翠的高山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新闻链接
传唱原生态民歌吸引更多游客来
“师傅来了我欢喜,割块腊肉来煮起,师傅吃肉我喝汤,师傅唱歌我帮腔……”7月11日晚,一首地道的武陵山民歌《合家闹》拉开了第二届武陵山民歌大赛(区内组)决赛的帷幕。
这首歌的演唱者叫甘玉兴,今年68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陵山乡人。“我从小都喜欢唱山歌,见山唱山、见水唱水,不唱山歌不开怀。”甘玉兴从预赛一路闯入决赛,他是第二次参加武陵山民歌大赛,他觉得唱民歌不仅能愉悦身心,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比赛把独具武陵特色文化和底蕴的民歌唱出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喜爱并传承下去。以民歌为媒,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
当晚的比赛中,甘玉兴与另7位武陵山乡村民组成的“龙忠芳合唱组”演唱的《栽秧歌》获得大赛银奖。他们的唱腔质朴,易于传唱,展现了当地村民淳朴的生活场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家乡的热爱,他们也是本届大赛中平均年龄最大的参赛队伍。甘玉兴还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父母热爱民歌,从小耳濡目染,我也爱上了民歌。”蒲守桥说,武陵山民歌传承了千余载,是古人从生活中领悟出来的,朗朗上口、代代流传,通过传唱原生态的民歌,扩大武陵山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涪陵旅游快速发展。
“没想到过来旅游还能欣赏到如此原汁原味的民歌赛,真的很精彩。”来自湖南邵阳的游客蒲女士在看完比赛后说,她和家人是专程到大裂谷旅游的。
文/实习生傅钰寒记者廖存强
图/记者冯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