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建起“扶贫车间” 凉水村焕发新生

巴渝传媒网2018-11-17 09:40

凉水村妇女参加手工编织扶贫培训 记者 冯国庆 摄

巴渝传媒网讯(记者 洪俊)硬化村道路、整治社道路,实施“渝大嫂”土鸡养殖巾帼脱贫项目……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扶贫项目的实施让涪陵区江东街道凉水村迈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全村正在焕发新生。这些变化与区妇联驻江东街道凉水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们的付出密不可分。

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业

凉水村位于江东街道东部,该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尤其是该村种植的凉水西瓜在涪陵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受到传统种植技术和土地的制约,一直未能上规模,尤其是近年来种植面积越来越小,凉水西瓜逐渐淡出涪陵市民的眼中。如今,这种状况已得到扭转。

区妇联驻江东街道凉水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根据该村的地理条件和种植、养殖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帮助该村成立凉水铺西瓜专业合作社。今年,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西瓜专业合作社争取到1.5万元资金,用于发展西瓜嫁接育苗,共种植嫁接西瓜200多亩,销售收入达60余万元。

“今年我们村一共种植了400多亩西瓜,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凉水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村打破传统种植方式,采取西瓜嫁接方式和传统的方式种植西瓜,进一步提高产量,让“凉水西瓜”品牌焕发新生。

同时,该村实施“渝大嫂”土鸡养殖巾帼脱贫项目,并依靠电商、微商帮助解决销路。期间,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扶贫资金,向具备养殖条件的建卡扶贫户发放鸡苗和饲料,仅土鸡养殖一项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此外,凉水村发展榨菜700余亩,大户流转土地发展烤烟300多亩,发展花椒300余亩。

“如果不系统考虑种植养殖的市场销售、产品迭代等问题,大面积发展单一产业,容易产生产业风险。”凉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发展方面,凉水村缺乏优势产业基础,加之耕作、灌溉条件不利,因此他们坚持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倡依靠群众各自的种植优势、习惯、市场需求多方面发展产业。

针对性培训 提升村民致富能力

“农村并不等于农业,要尽可能发展二、三产业,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帮助实现劳动力转移,拓宽增收渠道。”凉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扶贫工作中,把扶贫户口的劳动力有效利用起来,因人而异,因户施策,依托区妇联为村民提供多种技能培训选择。

手工结绳培训,建成“巴渝巧姐·菜乡结绳”手工编织扶贫车间。目前,已培训村民83人,36人承接企业订单进行手工编织,其中有残疾、低保、建卡扶贫妇女7人;针对年轻女性开展公益彩妆技能培训,帮助3名年轻女性实现就业;针对中年妇女开展“菜乡月嫂”技能培训,帮助6名女性在家政、超市等实现就业。同时,开展种植养殖技能培训,针对村上发展的西瓜种植、土鸡土猪养殖等产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成活率,增产增收。

扶贫先扶志。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利用走访、院坝会、社员会、党员会、主题党日、村民代表会等各种机会,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用老百姓的语言,用他们听得懂、感兴趣、有触动的方式进行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宣传讲解,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鼓励他们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

自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以来,凉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协助实施了硬化村道路、整治社道路等系列扶贫项目。硬化和新建人行便道,解决了近1000余人出行难,全村90%以上农户能通车入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凉水村正逐渐从贫困走向振兴。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