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扶贫户走上创业路 还带着村民一起走

巴渝传媒网2018-11-28 10:09

彭友华和他饲养的牛 记者 廖存强 摄

巴渝传媒网讯(记者 廖存强) “要按照技术员说的量,把底肥下足,明年开春了枝桠才发得好。”眼下虽是农闲时节,但涪陵区大顺乡大田村1组村民彭友华却没有闲着。近日,记者见到彭友华时,他正在种植园里忙碌着,带着村民对今年种植的20余亩李树苗进行冬季管护。如今,彭友华已从昔日的扶贫户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还常年聘请村民在他的种植园里务工。

夫妻外出打工实现稳定脱贫

“3年前,我父亲被检查出得了癌症,为给父亲治病,能借的亲人都借了一遍。”彭友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妻子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有3万余元,家中小孩上学一年的学费、生活费要1.5万余元,加上父亲的医药费,仅凭他们打工的收入完全是入不敷出,只有到处借钱维持,成了贫困户。”

为还清债务,彭友华与妻子赴成都一种植场打工。2017年,彭友华夫妇还清债务并有了一定积蓄,当年11月大顺乡在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评议时,他主动要求脱贫。“收入够了,就该摘帽!贫困户的帽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也不好意思再戴了。”彭友华笑着说。

由于彭友华家的收入已符合脱贫政策,于是成功摘帽,实现稳定脱贫。同年,回到大田村的彭友华眼见很多土地无人耕种、被撂荒,便萌发了利用闲置土地来发展种植业的念头。刚过完年,彭友华从大顺乡正在规划打造的中药材特色康养小镇项目上找到了机遇,他决定放弃外出务工,准备在家种植中药材。

走上创业路带动扶贫户

2018年初,大田村村支两委和区地税局(机构改革前)驻大田村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彭友华的想法后,就与他一起制定产业规划,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在各方的帮助协调下,彭友华筹集了10余万元资金,着手土地流转。

“只要想干,啥时都不算晚。”今年47岁的彭友华开始了他的创业路,并且“野心”还不小——他一口气流转了50余亩土地,其中30亩用于种植中药材金荞麦,另20亩种植了2500余根李树苗。除此之外,他还养了4头猪和10头牛。“累,这么大的摊子扯起,哪有不累的哦。”彭友华说,如果不拼搏、不努力,肯定就不会有收获,但人争的就是口气,现在不当贫困户,心里也舒坦多了。

打了一场“翻身仗”的彭友华,心里没有忘记父老乡亲,他在流转土地时优先考虑的是扶贫户和缺劳家庭。“我也当过扶贫户,知道他们挣钱不容易。”彭友华说,他想带动大家都把扶贫户的帽子摘了。

不等不靠做榜样

“我想没人愿意受穷,只是没门路罢了。”说这话的村民叫李廷海,是大田村1组的建卡扶贫户,由于家庭原因他不能外出务工,除了在家务农,就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了。“现在就好了,在彭友华的种植园里务工,就能多一些收入。”李廷海说,除了他,彭友华还聘请了周边10名村民在他的种植园务工,长期工1800元一个月,临时工60元一天。

“金荞麦要明年才能变现,李子树要后年才看得到效果。”目前的投入虽然还没产出,但彭友华依旧信心满满,他表示,明年准备做蔬菜批发生意。

“家贫贫一时,志短短一世。”彭友华凭着一身干劲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摘了“穷帽”,成了乡邻眼中不“等、靠、要”的榜样。如今,他更是奋发图强走上了创业之路,这条路,他还要带着村民一起走。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