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泥土的芬芳成长——大学生村官的这十年
党中央在十七大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即大学生村官),既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人才,也为党政干部队伍培养后备人才。一批批大学生村官来到涪陵,根植涪陵广袤的农村大地,为“三农”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们也不断汲取人民群众的滋养,胸怀百姓,带着泥土的芬芳茁壮成长。
当年的村官、焦石镇经发办主任闵书玉回到坛中村,了解当年发展的养牛专业户汪德建养殖情况
发展产业帮村民增收致富
涪陵区焦石镇坛中村(原官坪村)3组村民汪德建,今年50岁,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说起自己“牛哄哄”的事业,他笑呵呵地说:“大学生村官帮了我不少忙,从前我靠牛犁田耕地,如今我靠牛发家致富。”
2008年,焦石镇迎来了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但由于村民的不了解,因此对新来的这个“官”并不认同。
“全都是二十出头的毛孩子,脚没沾过黄泥巴的人,对农村工作能有什么很深的了解?更别说帮助我们发展了。”回想起当初,汪德建说这就是他和大家的一致想法。
经过一年的实践,汪德建听村里人再说起大学生村官时,却是另一番景象:能吃苦、肯学习、有想法、行动派……于是,外出打工的汪德建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09年7月,闵书玉作为大学生村官被选派到坛中村,协助村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坛中村距离焦石镇上有13公里路,刚到那里时,发现村上除了基础设施比较差以外,村民的思想也比较落后。”闵书玉说。
为了尽快了解村上的全面情况,及时掌握真实信息,闵书玉买了一辆摩托车,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全村350余户村民挨家挨户地拜访了个遍,并将搜集到的情况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村上只有一条硬化了的过境县级公路,其他的全都是泥石路。”闵书玉说。
要致富,先修路。经过走访,群众对修路的呼声很高,期盼也很迫切。闵书玉将这一情况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了反映,再逐级往上汇报,最终,一条村组道路于2011年纳入了区交委的硬化项目库。
按照规定,闵书玉在坛中村的服务期为两年,即2011年就服务期满。但闵书玉在村上的工作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在2010年村上换届选举时,闵书玉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因此他在村上又多干了两年,到2013年换届选举时才离开。
被推选为村主任后,闵书玉自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烤烟是焦石镇的传统产业,但坛中村却不适合栽种。经过实地考察,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开始另谋新路,种植中药材。
“主要是紫苏和前胡两个品种。”闵书玉说。最开始种植时,村民也有顾虑,怕种出来了卖不出去,因此只有几户村民愿意尝试,面积大约几十亩。面对这种情况,闵书玉积极联系中药材收购商,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如今,坛中村有50余户村民种植中药材,面积稳定在600余亩,户年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除了经济收入的增加,基础设施也一年比一年更好。据统计,闵书玉在坛中村任职期间,共计维修整治社道路4条、10余公里,新修人畜饮水池3口,整治山坪塘2口,解决了500余人的饮水难问题。
“确实帮我们干了许多好事、实事,所以2012年我也回来了。”汪德建说,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让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乡有这么好的条件,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回家,在家门口创业。
汪德建创业干的是自己的拿手活儿——养牛。但让汪德建感到困扰的是,用以前的老经验养牛肯定是行不通的,该怎么办呢?闵书玉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给汪德建讲解相关知识,并教授新的技术。忙起来的时候,还要帮他宰牛。
“他懂的比我们多,有些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我们都没听过,带给我们很多实惠,干起事情来也更得心应手。”汪德建说。
尽管现在闵书玉已不在村上任职,但他作为镇经发办主任,一直关心着村上的发展。2013年,闵书玉外出学习,了解到花椒种植的优势,回来后便向村民大力推广,到目前,全镇已有9个村种植花椒,面积达5000余亩。
焦石镇瓦窑村大学生村官张静仲在调研村民生产发展情况
党的政策更深入人心
“盛伯伯,又在种菜了呀,今天我来给你讲一下惠民新政策,你听了肯定高兴。”
“小张,快来看,上次你帮我协调流转的土地我这几天整理出来了,与以前的土地连成了一片,明年能多种植点烤烟了。”
……
像这样的对话在村民盛长进的印象中还有很多,这一年来,大学生村官张静仲往他家和地里跑的次数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今年55岁的盛长进是焦石镇瓦窑村6组的烤烟大户,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100多亩。今年25岁的张静仲是瓦窑村的大学生村官,于2017年到该村开展工作。
“别看他年纪轻,来的时间也不长,但做的工作却挺多,尤其是党的政策宣传解释这一块,让大家明白了不少。”盛长进说,别看自己现在是烤烟大户,最开始时只种植了20亩地,而且土地比较零散,还没有自己的烤烟房。
“去年,小张来到我们村,给大家讲优惠政策,还给我提建议,让我流转土地,连成片种植,既解决自己的生产问题,还能帮助解决劳动力缺乏户的困难。”盛长进说。后来,张静仲还专门为了土地流转的事情,为自己跑上跑下,协调沟通,最终得以实现。
种植规模扩大后,产量上去了,盛长进还修建了自己的烤烟房,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不仅如此,张静仲还积极帮助菜农联系收购商,让他们的菜在田坎边就能直接卖出,不用再挑着篮子走很远的路去卖。
与盛长进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焦石镇新井社区7组的组长王顺才。王顺才表示,大学生村官不仅让党的政策更深入人心,还通过一些法律法规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三农”有了“含金量”
大学生村官,带给基层老百姓的是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等,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三农”的“含金量”,让大家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走上致富的道路。
“从2008年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至今已经整整十年了。”焦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磊说,这十年,无论是思想上、政治上还是行动上,基层老百姓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王磊认为,大学生村官不仅将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进行了落实,还善于学习,将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干得井井有条。大学生村官的选派,还解决了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例如电商平台的建立,为田间地头的本土农产品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新销路,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王磊说。
“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除了掌握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拥有新的思想、措施外,更懂得如何去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并通过实践、实干,获得群众的认同、支持。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历练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形成了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的情怀,在不同岗位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新风采。”王磊说。
□新闻链接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意义在于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战略工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基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工程、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抱负的希望工程。
大学生村官工作从无到有,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各地自发探索阶段,从1995年江苏省实施“雏鹰工程”开始,到2004年,有10个省区市启动了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局部探索试验阶段,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精神,探索开展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到2008年初已有17个省区市启动了这项工作。全面发展推进阶段,2008年3月,中组部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
文/记者 罗菲菲 图/记者 冯国庆
(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