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立足群众 为民解忧
鲤鱼池社区党委书记李东蜀(右一)参与解决辖区交通问题 记者 曹 检 摄
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她一直扎根在基层,立足本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忧,让群众满意,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她就是观音桥街道鲤鱼池社区党委书记李东蜀。
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情系群众的社区书记。
力破无人管理“盲区”
辖区道路成功“白改黑”
“小区道路修好了,再也不怕下雨天出门踩到水‘炸弹’了。”连日来,青青雅舍小区居民看到修好的沥青路,忍不住点赞。
鲤鱼池社区驻地的青青雅舍小区是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去年4月,有居民反映,小区的路面开始出现破损,下雨天路面坑洼积水,对居民的出行造成了很多的不方便,尤其是对老人、小孩,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一时间,大家反映强烈。
修补破损道路本该是物业的职责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小区业委会还未成立,物业纠纷得不到解决,维修经费迟迟得不到落实。因此,有不少居民将此事反映到社区党委。李东蜀知道,只能自己出面才能及时解决。
在详细了解路面受损情况后,她召集社区党员、热心志愿者和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商讨解决方案。从商议如何招标、走工程设计,到经费投入等问题,她先后在社区会议室组织召开13次议事会。为了方便小区业主参加商议,每次会议她都选择在晚上进行。同时,她还组织建立了修路群,将党员志愿者和业主代表拉入群中,方便随时在群里商讨维修方案。经过招投标程序,维修公司及时进入修整维护,这次修路工程也得到了每一位业主的支持。
“自家楼前的道路被修整了,坚实的沥青路面,看着就让人高兴。”大家说,要感谢李书记尽心出力,解决了难题。
使出“居民自治”杀手锏
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鲤鱼池三村停车难一直是很棘手的问题。
“老旧小区的停车问题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辖区的车辆越来越多,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接到这项工作时,大家都说这是个烫手的山芋。”李东蜀回忆道。
李老师是住在鲤鱼池社区20多年的一个老住户,每天都要开车上下班。他对小区停车难感触最深:“鲤鱼池这一片虽然道路狭窄,但是七八年前居民私家车还不是很多,大家都是在路边随便停放,也没什么问题和矛盾。但2014年以后,私家车突然增多,甚至翻了一番,回来晚的根本停不到车,路口堵车严重,进出困难。而且经常车辆剐蹭,我的车都被划过好几次了,矛盾冲突也原来越多。”
在国家提倡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李东蜀决定牵头社区党委,解决鲤鱼池三村停车难这一问题。当时没有政府颁发或规定的老旧辖区车辆停放具体办法和章程,李东蜀就召开社区党委议事会,反复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可行性,决定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形成居民自治公约。
思路是有了,但“居民自治怎么管理”“具体怎么操作”“大家能不能遵守”这些都还是个未知数。在推行居民自治管理停车难问题的第一天,李东蜀就接受30多名群众的询问。李东蜀几乎一夜未眠,头脑里都在梳理居民自治的事情。
李东蜀带领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讲道理、做工作,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找,工作日找不到人就周末找。短短一个月时间,硬是把400户群众逐一走访了一遍。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但是我们一直在寻找和谐点。”李东蜀告诉记者,大家互相包容,相互理解,共同制定共同参与共同遵守。
在听取了社区志愿者和居民的意见后,作为江北区人大代表的李东蜀在区“两会”上提出将鲤鱼池路改成单循环的建议。这一提议得到区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她邀请到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到鲤鱼池社区开展院坝会,现场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再共同制定、通过了该路线循环最初方案。
经过专业的技术分析与完善,鲤鱼池路改成了较为合理的单循环通道,切实缓解了鲤鱼池支路的交通拥堵问题。居民对李东蜀帮助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十分感激,纷纷到社区对她表示谢意,李东蜀微微笑说:“群众信任我,我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把事办好,我会倍加珍惜这份信任。”
深入群众更心系群众
解决残疾人燃眉之急
鲤鱼池社区是一个有着138名残疾人的社区。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李东蜀秉承“身入群众更要心系群众”的理念,带领社区“两委”一班人,发动社区党员、网格长和楼院长,分片包干每一栋楼院,走家串户,将每家情况都摸了个遍。
针对辖区特殊困难残疾家庭,李东蜀通过社区这个大平台,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建立党员志愿者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前期摸排,掌握基本情况,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动态管理。
住在鲤鱼池三村22号7-1的袁幼琴是一个单亲残疾妈妈,更不幸的是,她的儿子也是一个智力低下的残疾人。袁幼琴说,去年她生病了,必须要去医院治疗,晚上才能回家。自己觉得特别无助,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要是不在了,孩子怎么办?突然想到过年的时候,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来家里慰问,专门告诉她,有困难就找她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管用,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社区李书记打了电话,谁知道马上就有志愿者上门帮她照顾孩子了,她也放心地去医院了。
“接到袁老师的电话,我与辖区社会单位老干局的一名党员志愿者联系了,他了解了基本情况后马上去了袁幼琴的家,一去就是一周,没有任何推脱,也没有任何抱怨。”李东蜀回忆,城市基层党建要把辖区单位、组织有效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
“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我只是一个发起人和中间人,我将驻区单位的帮扶意愿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努力让爱心不会落空,让需求得到满足。”李东蜀说。
曾经,许多人问李东蜀:“做这么多工作,不觉得累吗?”她却说,每一次工作的尝试、创新,都是一个学习的开始,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也学到很多知识,提升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这就是她最大的收获。
见习记者谢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