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六年,凭啥走在全市行业前列?
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员工在办公 记者 贺终荣 摄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是我区第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是一家跨区域、跨领域,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法务诉讼等多维度发展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
2012年创立至今,短短6年间,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顺势而为,用心做好每一项业务,实现快速成长,服务企业超过500家,代理各种知识产权案件上万件,成为全市专利代理人比例最高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
用工匠精神培养人才
员工素质高、待遇好、流失率低
“知识产权每年增长速度达到40%,发展空间足够可观,发展速度亦是令人咂舌。这些年,大家逐渐意识到,企业的竞争更多体现为核心技术的竞争,而核心技术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知识产权,因而十分看好这个行业。”2012年,出于对知识产权行业良好发展前景判断,和对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憧憬,余锦曦和龙玉洪创办了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知识产权行业存在诸多痛点,例如,人才培养成本高且流动性大。一般企业都倾向于招录有工作经验能快速上手的员工,而为信更愿意亲力亲为培养员工。
长久以来,专利代理人这个稀缺的职业在我市只有200来人。很多专利代理机构的专利代理人并未持证,而在为信,14名专利代理人中执照的就有13名,这个比例可以说是全市之最,而且这些持照人员大部分都是为信自己培养出来的。
新员工根据相关专业背景进公司,做一些基础的培训,大致先脱产1到3个月。先是理论听课,然后是考试,接着开始写案例。初用教学的案例或者模拟的案例,3个月后才会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写案子,半年才可以真正撰写。这样学习两年,才能基本上满足专利代理人的要求开始独立写案子。
“出师”的过程很漫长,也有人叫余锦曦直接录用“熟手”,没必要麻烦地培养员工,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过程。“专利代理是一项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细细打磨的工作,不能贪图短期的利益而放弃行业的准则,只有用心做好每一项业务,真正以代理质量为生命线的代理机构,才能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促进社会创新发展。”他如此解释道。
在为信,企业选择把更多的利润给员工。据不完全统计,为信的员工收入高于同行1/3。既能学到本领,又能有高收入,因此公司员工流动性比较低,2015年至今只有一人离职。
高标准服务客户
客户包括世界500强企业
从事汽配行业的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开发了一款新型摩托车后备箱,极具市场推广价值,便准备申请发明专利。但此前为其代理专利的机构只申报了外观设计专利,这令公司犯了难。
百愁莫展之际,有人向该公司推荐了为信。为信的工作人员很快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几经研究为其申报了一个发明专利和四个实用新型专利,最终都获授权。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该企业惊喜不已,遂向为信推荐了一大批客户资源,甚至包括远在广东的大联统摩托车公司。通过客户推荐市场资源,也成为为信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
“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终归还是要落实到服务质量上。提升服务质量是生存发展的基础。”余锦曦表示,目前,各级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行业协会和创新主体对专利代理质量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作为专利代理机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为申请人提供最大的权益保障。
为更好地服务客户,为信打破传统的被动接受申请人委托代理的观念,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主动帮助客户进行专利挖掘、专利布局和专利导航。常常针对客户的重点项目,可以根据项目的学科背景组建相应的服务团队,从项目开题准备、项目研究、项目结题直至项目产业化都与技术人员保持紧密的交流沟通,从中确定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形成强有力的专利保护网。
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为信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短短几年,企业产值从10万元迅速增长到2017年度的500万元,税收超过50万元;代理各种知识产权案件上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率高达90%。他们参加了今年举行的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是参会企业中唯一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
该公司累计培养专利代理人17人,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诉讼专利代理人4人,律师1人,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11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员2人,成为专利人才聚集之地。服务企业超过500家,其中包括平伟等江北区客户超过50家。公司还成为市国资委重咨集团合作单位,客户范围不仅包括本埠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以及国家电网、力帆、隆鑫、格力等上市公司,还包括安道拓等世界五百强外资企业,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九院)等知名高校院所。
此外,公司搭建了南宁、高新等区域分所,业务网络遍布全国,服务类型遍及电子、信息、机械、化学、医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记者王偲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