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立即下载

“未来学校”让学生享受高品质教育

江北报2018-12-04 09:20

玉带山小学3D打印空间

学生们在上“数字音乐”教学课

新村小学未来全科教室

鲤鱼池小学艺术空间同学们在学画油画

11月10日至12日,以“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在重庆徐悲鸿中学召开。来自国内外优秀校长、知名专家学者、科技界精英聚集在江北,共同聚焦未来学校建设。

未来学校大会选择在江北区召开,这和我区在未来教育方面的深入探索实践有关。近年来,江北积极行动,立足培养时代新人,着眼“教育现代化2035”,推进“互联网 教育”融合发展,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未来学校”、智慧校园等智能教育项目建设,催动区域教育生态、学校样态不断发生新改变。

而本次承办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便是区教委“倒逼”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纵深推进,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重视未来教育,建设未来学校。

“智能教育”建老百姓家门口高品质学校

作为重庆领先、西部一流、长江经济带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教育优质均衡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江北教育的价值目标。

未来教育理当追求教育的高品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则是江北教育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长期实践中一直坚守的教育追求。宗旨是通过首创的实践,追求“基础教育 个性特长”“质量 特色”“公平 优质”的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建设各美其美的学校,培育能力高强的师资队伍,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高品质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适切发展、“上好学”的机会。

在江北,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好的设施在学校。仅以2018年为例,蜀都中学、石子山中小学等11所学校投入新建或改扩建。同时,加快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规划、调研。这些工程,充分考虑学校未来发展空间布局和教育功能的高效合理应用,将学校精神、特色等非物质文化元素有机深度融合,建好老百姓家门口高品质学校。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给与未来学校建设以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保障,近五年,共投入30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全面优化学校办学条件,为教育智能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区委、区政府“智能江北”战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未来学校建设为载体推动区域“智能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主动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对教育的新挑战。

“五大工程”建设打造教师队伍能量场

音乐课就是坐在教室里认识五线谱、学唱歌?在玉带山小学数字音乐教室,同学们正在进行的音乐课颠覆了嘉宾们对音乐课堂的认识。每个学生座位前一台电脑、老师的讲台是一套调音台,前来上课的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专业的录音棚。

“重庆是一座地形复杂的山城,轻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音乐老师杨颖用一首原创歌曲《我把重庆轻轨夸》开启了这堂课的教学。其中,让学生进行编曲、添加音效才是这堂课的重头戏。杨老师让同学们将歌曲中的A部分用二声部进行创作,并添加不同音效。同学们纷纷戴上耳机、在电脑上用专业的软件开始编曲。

教师是教育系统变革中最大的变量。为了调动全区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以来,教师进修学院组织了学科全员培训和未来学校教学设计与实施、未来课堂个性化教与学、基于数据的课程观察等专项研修活动,有47所中小学的2000余位教师参与培训。培训科目涉及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信息技术、思品、德育和音乐等,运用技术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等软件或平台。

未来教育必须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保障学生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培育未来学校发展的核心实力。

江北区教委分层分类,高水平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确立了从“区骨干教师”到“‘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8级名师专业成长台阶,优化了区域教育生态,营造了人人追求卓越的能量场。江北区承担的国培项目,在教育部国培项目满意度匿名评估中,2016年有3个项目获得全国第一,2017年有4个项目名列重庆第一,教师教育影响力彰显,奠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人才基础。

学生要怎么学,教师就怎么学,以教师学的改变,来保障学生学的改变。为此江北区重视教师学习空间再造与学习方式变革,建设了未来教育研修中心,搭建了“江北区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资源学习服务中心平台”,打造江北区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促进了教师个性化学习、无边界学习和协作学习;建立可追溯伴随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交流协作研修和资源分享平台;建设江北区校本研修动态数据库,完善了全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互联互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

2018年1月,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全国11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也是重庆仅有的一家。

2018年2月,江北区在教师进修学院设立智能教育中心,负责智能教育区域整体推进工作。由智能教育中心牵头,整合教研、培训、技术部门骨干力量,成立区域智能教育研究与发展平台,协同推进智能教育进程。

2018年4月,江北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建设的全国首家区域性教师学习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从空间、课程、方法、技术等方面对教师学习进行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对方式、策略、反馈等要素涉及的前沿理论、方法进行本土化的实践研究。

宽平台、高水平推动,以互联互通网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搭建教师、学生智慧教育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

多层次、个性化发展,逐步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未来学校发展格局。江北未来学校建设,采取因校制宜,自主选择,个性化发展策略。学校根据已有基础和育人目标,做好规划设计,确定建设重点,明确阶段任务。例如,江北嘴实验学校首先推进文化系统的顶层设计,玉带山致力于个性化学习的课程体系建设,鲤鱼池小学第一阶段重点打造未来学习空间等,由点到面,优质教育正在江北遍地开花。

创新个性教育打破传统流水线育人方式

未来学校建设,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流程再造,打破传统教育标准化流水线的育人方式,破解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信息化只是撬动这些变革的支点,更多的是以“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丰富课程体系”“精准反馈的课堂教学”“基于连续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变革推动教育教学内涵质量全面提升。

从2014年开始,江北区便确立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课程变革目标,通过五年的教与学关系变革,“五要素”课堂建设、课程创新基地和精品课程打造,构建了多样化、个性化、开创性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改力量与课改要素之间的“上下贯通”“前后延伸”“左右关联”,课改亮点逐步呈现。

徐悲鸿中学选择面向未来的“进步教育”,探索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性评价系统,实现全面参与、多维评价。重庆市第十八中学“4C”课程引人瞩目,建设了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树本课程”,70余门精品化的校本课程“砺新课程”、40多个社团的“海纳课程”,还有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百川课程”,真正实现了选择性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以空间变革作为未来学校建设的突破口,融合信息技术,打破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界限,促进智慧学习与无边界学习。区域许多学校,如新村小学、鲤鱼池小学、教师进修学院等,构建了“艺术空间”“智慧空间”“情感空间”“创造空间”“积客空间”“全科教室”“具身学习实验室”“远程观摩教室”“物联网生态园”,建立了全区“未来教育研修中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江北教育区域课程文化进一步优化,全人发展取向的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文化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讲堂正在变为学堂,讲台思维在变为平台思维。

本版稿件由记者王偲媞/文贺终荣/图

责编综合新闻编辑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关心一下,为你推荐更多
举报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上游新闻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