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街街道实施老旧社区“微改造”
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老旧小区打造居民休闲区
桥北社区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善,市民在社区休闲
大兴社区老旧小区绿化效果
嘉华路一段进行环境整治后,路面干净整洁
华新街街道住宅小区违法建筑成片整治工作正式启动
摄影记者 曹检
什么是幸福?是加班回家后的一碗热汤,是历经曲折谈成的业务,是不经意的回眸看到和善的微笑……一千个人对幸福就有一千种解读。
而对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幸福是什么?是环境干净整洁,是推窗见绿,是购物环境舒适……今年来,华新街街道以创新为驱动,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指向,以不大拆大建、不推倒重建的“微改造”为方针,对老旧小区进行全方位的“二次更新”,探索出老旧社区整治的新模式,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老小区焕发出新面貌,我们住着舒服”
“你是没有看过,我们这儿原来的环境卫生有好糟糕。”家住野水沟社区的居民杨传挚说,老旧小区存在的生活垃圾,以及乱堆乱放造成的难闻异味和卫生安全问题,一直为居民所诟病。
以前,华新街老旧小区的楼栋内垃圾收集工作一直由小区楼栋长负责,还需将垃圾自行运送到垃圾站,垃圾收集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完成,致使难闻异味长时间停留,甚至出现“三不管”,群众怨声载道。
“现在不一样了,街道更换了清洁作业公司,增加了保洁服务内容,明确了各方责任。”杨传挚告诉记者,楼栋长的工作变为只需负责完成每个楼栋的垃圾装袋工作,清洁作业公司则必须定时、定点、定岗、定责,统一回收垃圾至垃圾压缩车,转运到垃圾站,很好地解决了生活垃圾乱象。同时,街道还加大对居民的卫生意识的宣传力度,逐步建立起“居民、社区、作业公司、物业公司、媒体、街道”六位一体的相关监督制约、协同配合管理的工作机制。
除了卫生安全,老旧小区楼道内线路的杂乱和裸露不仅影响视觉效果与美观,且线路老化后的维护维修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街道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线路管道问题,并对杂乱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整理,并安排楼栋长、网格员经常巡查,对有安全隐患的线路及时报告和处置,让居民们放心了不少。居住环境的大力改善,让居民何长荣感叹道:“老小区焕发出了新面貌,我们住着舒服。”
“美化自家景观,靓化小区形象”
老旧小区存在的最大面子问题,就是居民楼“蓝屋顶”彩钢棚的乱搭乱建,这不仅影响小区美观,更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状况,街道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拆掉“蓝屋顶”,换上“绿屋顶”。社区领导带头入户走访,向社区居民仔细讲解和宣传彩钢棚乱搭乱建的危害,经征求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后,统一拆掉居民阳台的彩钢棚。推进中,社区为鼓励居民打造“绿屋顶”免费提供种子、育苗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在老旧楼房阳台种植花草,不仅美化了自家景观,还靓化了小区形象,对缓解夏日炎热,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也有效果。”桥北社区居民胡光华如是说。
2018年,街道投入资金共计100余万,先期在渝澳大桥、华新分流道两侧、嘉陵江大桥北桥头周边楼顶及违建拆除的基础上,采取种花植绿的方法,种植了九重葛、月季等3000余株植物。目前,种花补绿的措施已初见成效,老旧楼顶披上了绿妆,丰富了辖区俯仰景观,视觉感观有所改变,在有效防止违建行为死灰复燃的同时,也缓解了老旧小区绿化面积不足、绿化率较低等问题。
“舒适的购物环境,大大地方便居民”
华新街街道辖区有综合性室内零售农贸市场7个,面积17140平方米,摊位2027个。由于销售品种齐全、价格优惠、货品新鲜,不仅能满足辖区的居民,还吸引了南岸、渝中、渝北等地居民时常光顾。但经营环境“脏乱差”,让辖区居民们也是又爱又恨。
华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改善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购物环境,让居民的“菜篮子”更放心。街道2018年将完成大兴村农贸市场、兴竹路农贸市场升级整治改造,在市场内设熟食区、蔬菜区、副食粮油区、水产区、活禽宰杀区、日杂、切面小作坊等28个摊位,进一步规范市场的整体布局。新建市场快检室和信息发布平台,安装显示播放器,实时公示农用产品安全检测内容。专设约15平方米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3名,制作公示栏、健康教育专栏及各种制度宣传栏27张,有效保障居民购买安全以及农用产品销售的追踪和溯源,全面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过集中开展市场大门改造、屋顶刷漆、消防设备改装、灯饰安装、副食区卷帘门安装、地面及柱头瓷砖安装行动,对市场“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通过开展“三乱”整治,对经营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市场经营整洁有序。市场还增设约40余平方米蔬菜整理室和约30余平方米储存室,以及投诉箱、公平秤、垃圾桶。
居民杨金秀说:“通过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给广大群众营造了干净整洁、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大大地方便了居民。”
链接
华新街街道2018年亮点工作速览
抓好经济转型升级。整合华新智慧经济产业园资源,创业平台面积达8.6万平方米,新增企业43家,累计孵化708家,实现产值6亿余元。全年新增注册市场主体 1177户,实现社会商品销售额3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6.5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3亿元。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认真落实“河长制”,清除相国寺码头9家烤羊庄,拆违面积6600平方米;19天完成盘踞嘉陵江15年的20艘非法餐饮渔船。开展专项整治36次,取缔占道经营236处,规范骑门摊点364处;打造北桥头49幢屋顶景观1.7万平方米,依法拆除违建0.74万平方米。
创新开展社会治理。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专业团队管理、社会组织受益”模式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爱心、新扬等8家机构入驻基地。联合社会组织打造“阳光家园”居家托养及居家助残服务项目,全市率先实现生存验证“街道就近办、社区上门办”。
记者 张亦囝
审核:陈林